摘要:再次,在这段对话当中,提到刘爷的杀人技巧时,四表姐夫表示,“被杀之人之后代,天天上供,年年上供,代代上供”,如今已是“第五代”了,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都会会心一笑,这是一个跳出影片之外的隐喻,直接拿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开起了玩笑。然而,这不过是姜文玩的花招,目的就是迷惑观众,增加影片的趣味性,把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噱头之下,类似的手段在《鬼子来了》里面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毫无疑问,姜文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他执导的六部电影,在观众口碑中两极分化严重,喜欢他的赞不绝口,不喜欢的认为他自命清高、故弄玄虚,但无论怎样,姜文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电影中使用隐喻,在中外电影中非常常见,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过审,导演不想因为审查而放弃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所以使用隐喻。另外一种情况最为常见,就是导演为了增加影片的艺术性,使用隐喻的形式来表达,给观众更加开放的想象空间,从而提升影片的档次和趣味。

让我们以《鬼子来了》为例,在影片中段,马大三、四表姐夫、一刀刘澡堂会面这场戏,短短几分钟,对白之诙谐生动,让人过目难忘。但很多观众却忽略了这些对白背后的含义,以及由这些对白引申出来的隐喻。在这场戏的结尾,一刀刘吟出了一句诗,即“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然后一拉水箱的拉绳,倾泻而下的水流,把一刀刘淋得像个落汤鸡,其滑稽的场面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不过是姜文玩的花招,目的就是迷惑观众,增加影片的趣味性,把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噱头之下,类似的手段在《鬼子来了》里面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场戏里面到底都包含了什么样的隐喻。

首先,“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来自六尺巷的典故,乃是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所写的一句诗,其原意是告诉家人 ,息事宁人,避免无谓的争斗。这样看来,一刀刘面对马大三的请求,吟出这句诗的意图也就不言自明了,就像前面五舅老爷所说,“山上住的,水里来的,咱都招惹不起”,所谓借刀杀人,不过是马大三的一厢情愿而已,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任务。后面的剧情发展,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同时,这句诗所代表的处事原则,正是影片中所有中国农民的典型心态,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好,哪管哪朝哪代,当今皇上又是谁?因此,用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些标准来衡量老百姓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荒谬而可笑的。其次,在四表姐夫和马大三的对话当中,我们得知,刘爷本是旧朝名人,响当当的角色,“八大臣,皇上的掌上红人,都斩了”,而面对区区的日本兵和翻译官,刘爷却“不慎”失手,乃至“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狼狈逃走。这前后的对比,又构成了一个新的隐喻,即千百年来中国人只会举起屠刀杀自己人,却不敢抵御外侮的隐喻。正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不敢反抗本国侵害者的民族,必然是不敢反抗异国侵略者的民族。这个部分,也被广电总局的领导们看出,将其写进了《鬼子来了》的审查修改意见当中。如今回头再看,这个文件简直就是帮助理解《鬼子来了》隐喻的范文。再次,在这段对话当中,提到刘爷的杀人技巧时,四表姐夫表示,“被杀之人之后代,天天上供,年年上供,代代上供”,如今已是“第五代”了,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都会会心一笑,这是一个跳出影片之外的隐喻,直接拿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开起了玩笑。姜文曾经主演了张艺谋最重要的作品《红高粱》,其实,在他眼中,对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影片还是欣赏的,只不过,他看不惯张艺谋和陈凯歌后期放弃了艺术追求一味追求票房的做法,因此,才在影片中突兀的加入了这么一段对话。和这个隐喻类似的,还有姜文在《让子弹飞》里面所说,“我要站着,还把钱挣了”,这份自信和对艺术的坚守的态度,确实令人佩服。

《让子弹飞》最后出现的马拉火车,有人认为姜文是在隐喻“马列”,其实姜文本人都未必是这样想的,因为在火车刚发明出来时,确实是用马拉的。姜文也许只是为了反映历史,或者增加影片的趣味性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