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虽然业绩有所改善,但是作为通信技术服务商,中通国脉的研发投入始终是公司的短板。受益于上海共创的收购以及物联网公司组建,中通国脉的研发投入占比才有所增加。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12月16日,中通国脉发布公告称,中通国脉被确定为《2020-2021年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白城地区接入专业施工集中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等12个集中招标中标候选人,预计中标价格为1.61亿元。

2018年起,中通国脉逐步完善了招投标工作流程,标书质量和效率均有所提升,2018年折后中标达到8023.05万元,同比增长2198.93%,扭转了2017年下滑的业绩。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927.66万元和2695.73万元,同比分别76.94%和68.32%。

不过,虽然业绩有所改善,但是作为通信技术服务商,中通国脉的研发投入始终是公司的短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678.40万元,同比增长83.12%,但占营收比例仍仅为1.44%。

前三季实现净利2695.73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通国脉原名吉林省邮电工程局,始建于1947年,是一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企,2006年,响应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相关政策要求,国有资产全部退出改制为股份制民营公司,2012年,公司更名为中通国脉,去掉了原来的地域化特征。2016年12月在上交所登陆A股。

目前,中通国脉的主业为专业通信技术服务,即互联网通信网线路、通信管道的建设,以及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主营客户涵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

不过,中通国脉在上市之后也难逃业绩变脸的“诅咒”,在上市后的第一个经营年度2017年,实现净利润2784.98万元,同比减少34.53%。对此,中通国脉表示,业绩下滑是受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影响。

2018年,中通国脉通过向吉林省外拓展市场,同时公司对招投标工作流程进行完善,标书质量和效率均有所提升,才让业绩回暖。据了解,其2018年折后中标达到8023.05万元,同比增长2198.93%。

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4927.66万元和2695.73万元,同比分别76.94%和68.32%。

截至目前,中通国脉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并延伸至菲律宾、孟加拉国等海外市场,与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商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

研发投入占比仅1.44%

虽然上市之后业绩表现还算可圈可点,但长久以来,以通信技术服务为主的中通国脉,研发短板也不容忽视。自上市以来,公司在研发的投入上并不多,研发人员占比也比较少。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中通国脉的研发投入分别是150.10万元、88.54万元,在同期营收总额中分别占0.30%、0.16%。同期,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是12人和5人,在公司总人数中占比分别是2.06%、0.85%。

2017年,为进一步增加公司主营业务覆盖范围,强化公司竞争优势,公司成功完成了对上海共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共创”)的收购重组,同时,在南京投资组建了以物联网大数据业务为主体的中通国脉物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控股组建了以“智慧城市”和“区域服务”为主题的北京国脉时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上海共创主营互联网数据中心运营维护,在华东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对研发投入要求较高。

受益于上海共创的收购以及物联网公司组建,中通国脉的研发投入占比才有所增加。2018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588.59万元,在同期营收中占0.81%,研发人员增加至75人,在公司总人数中占4.64%,整体研发投入占比仍不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678.40万元,同比增长83.12%,但占营收比例仍仅为1.44%。

●长江商报记者 曹雪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