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教育智库

服务|树人

编者按

随着寿光市圣城中学“三圣教育”特色品牌和党建品牌的不断完善,“三圣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品牌价值日益突显,各级领导和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纷纷到该校参观指导工作,在各级各类研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10月27日—30日,由中国教科院主办的全国“课程育人”创新实践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圣城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齐永胜在会上分享了主题为《立足三圣教育,探索课程育人新模式》的课程建设典型经验。这是山东全省推荐的唯一一所经验分享的学校,与会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校长都给予高度评价。

专家们认为,圣城中学的三圣教育课程充分挖掘了本地文化,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紧密联系,时时处处彰显课程,整个校园三圣文化、三圣教育无处不在,精心打造了自己的课程架构,实现了课程的有效整合,让课程建设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感,真正实现了用课程来培养大气有素养的人的育人目标,值得推广和借鉴。

立足三圣教育,探索课程育人新模式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中学 齐永胜

一、三圣教育的课程立意和目标

寿光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文圣仓颉、农圣贾思勰、盐圣夙沙氏“三圣故里”,“圣城中学”的校名即源于此。我们结合历史文化和校名渊源,将“三圣文化”作为我校核心文化,并凝练生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三圣教育”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整体构建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生成长等各项工作。我们秉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大气有素养的人”的办学理念,设立了“三圣教育”课程群,构建了“三圣教育”“3+1”课程体系,确立了“三圣教育”的课程育人新模式。

“三圣教育”的课程立意和目标是:文圣仓颉,寓意“传承与发展”,依托“基础类课程”,夯实学识根基;农圣贾思勰,寓意“教育即生长”,依托“活动类课程”,加强人文素养;盐圣夙沙氏,寓意“教育即生活”,依托“拓展类课程”,提升综合素质。

二、三圣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内涵

我们的“三圣教育”课程体系为“3+1”,“3”指文圣课程、农圣课程、盐圣课程,“1”指学校隐形文化课程。

“文圣课程”主要指向“基础类课程”,包括文史课程、文艺课程、文礼课程,目的在于“文化与心”。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学科知识为中心,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学科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农圣课程”主要指向“活动类课程”,包括农慧课程、农健课程、农本课程,目的在于“农重于行”。将学校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学生体验的形式实施课程教学。

盐圣课程”主要指向“拓展类课程”,包括研探课程、研思课程、研创课程,目的在于“研明于理”。依据兴趣爱好,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校隐形课程”即校园文化课程。我认为,学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给孩子们留下童年记忆的地方。环境文化既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催生学生生命成长的深厚土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廊一室皆课程。根据“三圣教育”文化价值体系,我们凝练生成了“三风一训”,重构了校徽,建设了三圣广场,编写了《圣中·三圣颂》《圣城中学赋》。我们尤其注重学校党建文化,以红色教育为着眼点,先后打造了“三廊一室一家一广场一书院”(“童心向党”文化长廊、践行核心价值观长廊、党员先锋长廊、“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队室、政治关爱之家、三圣广场和三圣书院),进一步拓展了非正式学习空间,每一处设计都充满教育元素,让学习随时随地自由发生,真正让校园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三、三圣教育的课程途径和方法

再好的课程设计也需要落地实施,才能发挥课程的价值。为此,我们多渠道优化整合,让课程的实施更有实效。

1.一体化落实“三圣教育”德育课程

围绕立德树人,根据山东省的要求,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立德树人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的实施意见》,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将立德树人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2.合理整合“三圣教育”基础类课程

一是学科内整合,将学科内的所有内容进行梳理,分为“单元内部整合、同册内容整合、跨级内容整合”三种,形成层层推进的学科课程规划和设计。二是学科间整合,找到相关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切合点,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三是实施分群走班,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遵循“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采取了“分群走班”的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特色化开发“三圣教育”校本课程

一是编写了《童心向党》《点燃正能量》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固定时间开展阅读,在学生中大力实施“红心向党”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在小学和初中段分别编写了《跟习爷爷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等经典诗词校本教材,从低年级开始亲近经典、诵读经典,让经典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三是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选取《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广泛开展以孝德文化、诗词诵读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4.主题化开展“三圣教育”活动课程

一是开设了节日课程,利用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适时开展元宵灯谜、清明祭扫、中秋话团圆、庆祝国庆节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等。二是开设了主题实践课程,组织了道德大学堂、爱国演讲、“德行好少年”评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是开设了入校、离校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毕业典礼上,向每一位毕业生赠送《宪法》和《党章》“红色”礼物,让学生们知法懂法,牢记党恩。

5.多元化实施“三圣教育”拓展课程

一是开设了研学旅行课程,组建了“农圣、文圣、盐圣”研学旅行团,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合适线路,严密组织,广泛开展研学活动。二是开设了三十余种社团课程,每周三、四、五下午固定的时间进行社团活动。在社团项目的选择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由申报。在社团教师的配备上,实行课程建设导师制,基本实现教师任课“1+1”,即科任教师在担任一门基础课程的同时再加一门拓展课程或主题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圣贤学习,培养圣德之风。

而今,圣城中学的校园变得更美了,育人质量更高了,社会更加满意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及师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质的飞跃,“三圣教育”已成为寿光乃至潍坊的一张全新的教育名片,一所有质量、有内涵、有品位的好学校正在形成!

来源:寿光市圣城中学

编辑:xiaoqin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