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點網

這年頭,要個娃兒可真不容易。不說社會經濟條件方面的準備,單單是孕期就夠折騰了,準媽媽要注意的事項一大堆,生怕一個不注意影響寶寶,一大家人都得跟着小心翼翼。

不過,小心翼翼≠動彈不得。準媽媽們在孕期進行適當的運動,對後代的代謝健康,降低肥胖和糖尿病風險是大有好處的。那麼問題來了:運動的這種好處,是怎麼在母子之間傳遞的呢?

近期《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上的一篇最新論文顯示,準媽媽在懷孕前、懷孕期間和哺乳期保持適量運動,能夠改善後代代謝,但必須要依靠母乳餵養傳遞一種名爲3‘-唾液酸乳糖(3′-sialyllactose, 3SL)的物質來實現。

各種指南都強調儘量要母乳餵養,當然是有原因的,奇點糕們曾經介紹過,母乳中有着對嬰兒意義重大的先天免疫細胞,還有能改善脂肪組成的特殊脂質等等,但母乳的好處顯然還不止於此。

母乳餵養改善代謝狀態、降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背後機制,就一直沒有被科學界明確,因此這就成爲了開展本次研究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的關注點。

研究團隊首先分析了懷孕母鼠在孕期運動,對餵養高脂飲食的子代小鼠的影響。什麼,還問怎麼讓小鼠們運動?來人,把老朋友轉輪請出來,裝到母鼠籠子裏就行。實驗中的轉輪運動是從母鼠懷孕前2周開始,持續到子代小鼠斷奶爲止。

在這一步實驗中,研究團隊採用了交叉餵養(cross-fostering)的方法,也就是運動組母鼠生下的子代小鼠,交由不運動的對照組母鼠餵養,反之亦然。這是爲了確認子代小鼠的代謝到底是受遺傳影響多,還是受後天的母乳餵養影響更多。

實驗顯示,當隨訪到52周時,運動組母鼠母乳餵養的小鼠,在體重、體脂比、糖耐量、空腹胰島素、心室射血分數等多個方面的代謝和心功能指標上,都顯著優於不運動組母鼠餵養的小鼠,而且雄性小鼠代謝狀態還要更好一些。

研究團隊認爲,這種代謝狀態的改善與母乳當中的乳寡糖(milk oligosaccharides)有關。在人類的母乳當中有超過150種乳寡糖,但在小鼠的乳汁中卻只有兩種,於是3SL很快就作爲目標被鎖定了。

爲了證實這種改善代謝的效應不只存在於小鼠當中,研究團隊還分析了近150名孕婦在產後兩個月的乳寡糖水平和運動狀態,發現母乳中3SL的水平,確實與步數存在正相關,只要孕婦適量鍛鍊,就能保證母乳中有這種寡糖。

那麼3SL是不是研究團隊要找的“保護物質”呢?

研究團隊敲除掉了母鼠的3SL基因,然後讓母鼠和子代小鼠再次重複了一遍相似的實驗流程,發現母鼠的孕期鍛鍊+母乳餵養,就完全失去了此前的保護作用。被餵食高脂飲食的子代小鼠,很快就胖了起來。

而進一步的實驗顯示,如果是對這些小鼠採取補救措施,直接在乳汁中加入3SL,那麼高脂飲食導致的肥胖和代謝損傷,也可以被逆轉回來。看來至少在小鼠實驗當中,3SL是一種改善代謝的利器啊。

論文的通訊作者Kristin Stanford表示,現實中確實有很多準媽媽,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做到母乳餵養,或者必須要臥牀休息。那麼把3SL加入到嬰幼兒配方奶中,可能會成功彌補損失。

不過Stanford也強調,“如果有條件的話,每天適量散步就能保證體內有足夠的3SL了,而且運動對準媽媽的整體健康也大有好處,因此能動的話儘量還是要動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