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名詞比較枯燥,但胃例外,特別在漢字文化圈,顯得非常文學,甚至讓人感到浪漫。

Stomach(胃)的原意,好像就是口袋的意思,而漢字胃,則是享受田地物產的活肉;胃的入口連接食道,叫噴門,本來是嘔吐的口,卻讓人來年想起噴泉;胃的出口連接十二指腸,叫幽門,很有禪意,幽門附近有前庭,幽靜的前庭,堪比王維的竹裏館,有“獨坐幽篁裏”的衝動,細菌也看上這裏,有能耐的細菌紮下根來,道號“幽門螺桿菌”;胃有曲線美,分大灣區和小灣區,如大S和小S;胃的底部在上面,名副其實底朝天,胃底部也叫穹窿部,意思還是天,深邃的天空。胃的內腔,穹窿部下面是胃體部,胃體分上中下,胃體下面,整個叫幽門洞,包括胃角部、前庭部和幽門前部,彷彿幽門洞的前庭部住着神仙,神仙不在的話,細菌可能潛伏下來。

噴門和幽門,來源於中醫詞彙。《難經·四十四難》:脣爲飛門,齒爲戶門,會厭爲吸門,胃爲賁(噴)門,太倉下口爲幽門,大腸、小腸會爲闌門,下極爲魄(粕)門,故曰七衝門也。1774年日本刊行的譯本「解體新書」,杉田玄白採用了中醫詞彙,奠定了胃的文學基礎。

胃的細胞分座次,主副配置,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副細胞分泌粘液,壁細胞分泌鹽酸和內因子,幽門洞的G細胞分泌叫胃泌素的激素。G細胞感受食物後,立即分泌胃泌素,胃泌素通知主副細胞,增加各自分泌,胃蛋白酶原在鹽酸的作用下,變成胃蛋白酶,開始初步消化蛋白質;鹽酸能殺菌,使蛋白質變性,生魚片入胃也就熟了,但鹽酸殺不死線性寄生蟲,因此疑有寄生蟲的食物,還是經高溫處理爲好;鹽酸和內因子與維生素B12吸收有關,後者是造血物質,鹽酸分泌不足或長期服抑制胃酸藥物,便會貧血;雖然消化主要在小腸,但胃的主細胞不能小看,主細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減少,意味可能得了萎縮性胃炎或胃癌。

胃屬第一弄險組織,也是體內唯一敢於自作自受的器官。人體及細胞生存於弱鹼性環境,胃細胞也不例外,PH值穩定在7.3~7.4,而胃自己的壁細胞分泌強鹽酸,胃內PH值在1.5~3,如此酸性環境比死海還險惡,爲此通過分泌粘液,前列腺素和碳酸,維護細胞免遭強酸破壞。但如何服用抑制前列腺素的藥,如解熱止痛藥,阿司匹林等,精神緊張會引起胃缺血,就可能導致大量細胞壞死,即潰瘍。

胃的主要工作主要是消化食塊,把食物變成細顆粒粥,因此要把食物與胃液進行攪拌,胃液中含少量消化酶和胃激素,但主要成分是鹽酸。攪拌力度大,因此胃有三層肌肉,大小腸等消化管只有外縱內環兩層肌肉,而胃的內側,多了一層斜行肌肉,可見勞動強度大。胃弱的時候,喫點稀飯,因不用攪細,減輕了胃負擔,也就是常說的養胃。

胃的表面是粘膜,不斷受到冷熱與硬度的物理刺激,藥物、酒精,咖啡等化學刺激,細菌、黴菌、毒素等生物刺激,加上自身分泌胃酸,可謂環境惡劣,所以胃粘膜細胞自然壽命很短,3至5天就被新的細胞取代,胃的再生能力很強。

活體胃容量,空腹時100ml,進食是爲500ml,可撐到1400ml,極限可2400ml,太撐了可引起食道疾病,同時提升飢餓感,因此平時八分飽比較好。

如果胃的損傷超過修復能力,就會引起胃炎、胃潰瘍、胃息肉,重者轉變成胃癌。東亞國家胃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發病率依然很高。懂得這些原理,胃就能有驚無險,浪漫一生。西藥能抑制胃酸,中藥可養胃強胃,可適當使用或並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