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国政协委员张震宇:建议申报春节为人类非遗代表作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作为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道德整合功能,也是维系华人精神的纽带。然而近年来,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年俗渐行渐远,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

鉴于春节的重要意义,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提交了《关于将春节申报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提案》,建议将春节列入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进而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遗产,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张震宇建议,首先要加强春节文化资源挖掘,加强对春节文化表达意义的研究,拓展社会传播,强化大众的社会认知,为春节申遗做好资源储备。其次要发挥春节的大众主体性,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为春节申遗筑牢群众基础。此外,还应推动春节的创新性传承,建构符合时代的春节礼仪礼俗新形态,为申遗做好功能示范。最后,要增强春节的国际影响力,把春节打造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春节申遗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春节在华人社会乃至人类非遗领域的意义,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早在十几年前就曾撰文《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认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因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介绍,自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恪守公约精神,切实履行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目前,我国共有42个项目列入,位居世界第一(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

各缔约国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须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定的列入标准,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进行评审。

关于将“申报春节为非遗”的呼声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也已有多次出现。例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财政局建设科科长袁江华2016年就曾在大会提交的建议中,呼吁尽快推动中国春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