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德國科學家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和瑞典科學家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們“爲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而產生阿秒光脈衝的實驗方法”。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成員伊娃·奧爾森 (Eva Olsson) 表示,產生阿秒光脈衝意味着我們打開了極小時間尺度的大門,也打開了通向電子世界的大門。

至此,來自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呂利耶也成爲了第5位女性物理學獎得主。

過去,要想捕捉電子的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然而,這三位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產生極短光脈衝的方法,可用於測量電子移動或改變能量的快速過程。

諾貝爾獎組織方表示這項發現或許會推動醫療診斷和電子學的發展,未來該項技術可能會用於檢測血液樣本中疾病特徵分子痕跡等領域,稱他們爲人類提供了探索原子和分子內部電子世界的新工具。

阿戈斯蒂尼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現已有179篇出版作品。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高次諧波的產生、飛秒和次諧波的產生、激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多光子過程和電子協同。

2007年,他獲得了FOM荷蘭頒發的Joop Los獎和美國光學學會的William F. Meggers獎。2008年,他因“爲原子和分子在強紅外激光脈衝下的非線性響應動力學提供了重要見解”,成爲美國光學學會成員。

克勞斯是一位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2004年起於慕尼黑大學物理專業任教。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超短脈衝激光技術、高場物理、阿秒物理。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在讀大學的克勞斯就對用激光產生超短光脈衝產生濃厚的興趣。後來,他與自己的研究團隊產生了第一個阿秒脈衝,對原子量級的電子運動做了實時觀測。

呂利耶是一位法國物理學家,碩士畢業於巴黎大學,獲得數學和理論物理雙碩士學位,博士論文研究實驗物理。在瑞典隆德大學,她擔任原子物理學教授。同時,她也是一個阿秒物理研究小組的組長。早在2003年,她和她的研究團隊就以最小激光脈衝打破了世界紀錄。

目前,她已有46篇公開出版作品。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高速光學技術、光諧波產生、光脈衝產生、線性調頻調製、激光穩定性、光參量。

在一篇報道中,她說自己對物理的興趣來自於自己的祖父,她激勵所有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女孩們“跟隨自己內心的感受並且着手去做”,她評價自己的工作“很棒,且令人興奮”。

今年,諾貝爾獎獎金增至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20萬元。

去年,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蔡林格因在“糾纏光子實驗、驗證違反貝爾不等式和開創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做出的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顯示,目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117次,共有225人獲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