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在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日本今年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1.9%放緩至0.9%,2025年則爲1%。

在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被德國趕超後,日本經濟全球第四的位置可能也懸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估算,以名義GDP來看,印度的GDP到2025年將達到4.3398萬億美元,超過日本(4.3103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4位。

日元跌跌不休

作爲衡量經濟規模和活力的重要指標,名義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被廣泛應用於國際比較和政府經濟決策。在名義GDP的計算中,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是按照其當時的價格計算的,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名義GDP可以被視爲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在當年的總產出。

在去年10月期的《世界經濟展望》中,IMF預計,印度會在2026年成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則將在2026年至2028年間下滑至世界第五。而在最新預測中,印度在GDP規模上趕超日本的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年。

對此,IMF給出的理由是,由於日元貶值,換算爲美元的日本GDP縮水,所以導致日本經濟規模被印度趕超的時間比以往的預測提前1年。

去年,由於與美聯儲繼續實施歷史性的貨幣緊縮相反,日本央行當時堅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僅通過增強收益率曲線控制(YCC)靈活性小幅修正貨幣政策。因此日元對美元等主要貨幣匯率全年以貶值爲主。

進入2024年,日元頹勢依舊未見好轉。即便是3月,日本央行宣佈退出負利率後,日元在外匯市場上繼續跌跌不休。數據顯示,4月初,日元的淨空頭頭寸規模已超過15萬份。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上漲4.6%,但日元卻貶值了9.6%,日元的貶值幅度已遠超美元升值的幅度。4月22日,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美元兌換154.80至154.90日元區間,刷新日本泡沫經濟末期1990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對於日元在外匯市場的不斷“探底”,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本首席經濟學家長井滋人(Shigeto Nagai)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迄今爲止,外國投資者將日本央行3月的一系列決定依舊解讀爲“鴿派”的表態,未來幾個季度內,日本央行繼續加息的可能性有限,同時日美之間的利差依舊會顯著存在。“美元作爲十國集團(G10)主要套利貨幣之一的地位將在短期內繼續鞏固,儘管這一差距會有所縮小。”他認爲,從中期來看,日元可能會有些許升值的空間,但現在就認爲日元會大幅升值還爲時過早,“這可能只有在美聯儲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後纔會形成”。

日元此輪在外匯市場上的波動已引發了日本經濟界和社會的關注。日本商工會議所所長小林健上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資源價格上漲和日元貶值的雙重作用令人擔憂,最近逐漸消退的“成本推升型”通貨膨脹很有可能捲土重來。相比因日元貶值促進出口而一定程度受益的大企業來說,小企業受日元貶值的負面影響將更加嚴重。同時,他希望政府與其他國家協調介入局勢。

同樣在上週舉行的美日韓三國財長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顯示,就近期外匯市場的動向,認識到日韓對日元、韓元的快速貶值的嚴重擔憂,三國將繼續緊密協商。4月22日,日本財務相鈴木俊一就日元持續貶值表示,“對於過度的波動,政府將不排除任何選項,會作出妥善應對”。

並不都是匯率波動惹的禍

過往數據顯示,1968年,日本GDP總量接近1500億美元,佔全球總量比重近6%。那一年,日本超越當時的聯邦德國,一舉躍升爲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僅次於美國。此後30年,日本經濟迎來黃金發展期。1978年,日本GDP跨越1萬億美元大關。當年,全球GDP總量爲8.6萬億美元,日本經濟佔全球的比重提升到12%左右。1995年,日本經濟迎來巔峯時刻,當年GDP總量高達5.5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的18%;當年的美國爲7.6萬億美元。2012年,日本經濟又達到一個高峯,當年GDP超過6.2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爲8.34%。

此後日本GDP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滑。2021年,日本GDP跌破5萬億美元,降至4.93萬億美元。此後,隨着日本國內經濟起伏,再加上日元貶值影響,日本名義GDP在4萬億美元附近徘徊。2010年被中國超越後,在2024年前日本經濟規模一直位居全球第三。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並不認同日本GDP在全球範圍內的位序變化完全是因爲匯率波動。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舉例道,日元匯率從2000年的107.77日元兌1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9.79日元,之後下滑到2022年的131.50日元,“此間日元匯率在變,但日本經濟規模在世界佔比逐漸下滑的趨勢未變。比如,2012年是日元匯率最高的一年,當年日本GDP爲6.27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8.34%。總規模比2022年要高,但和1989年的15.45%佔比相比,已經接近腰斬,減弱態勢非常明顯。”

陳言認爲,對於日本而言,匯率的波動只是表象,更多是多年來困擾日本的經濟停滯問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家電出口國,也是非常重要的鋼鐵、汽車、化學材料的出口國;在半導體領域,日本佔據世界市場的60%~70%的份額。但是當前,日本在上述領域的出口都大不如前。”

陳言認爲,日本此前從上世紀60年代起經歷過長達40多年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技術革新推動,“因爲技術革命、經營革命,帶動刺激了日本經濟的增長。但如今來看,日本的技術革命規模和40多年前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因此,陳言認爲,日本經濟增長的“希望之光”,在於以新興產業引領投資、消費和出口,同時要警惕高齡少子化社會下的內需衰退。

IMF在4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由於入境旅遊業激增等支持2023年增長的一次性因素的消退,預計日本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1.9%放緩至0.9%,2025年則爲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