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千里引人才 共赴春之约

——我市赴沪开展“智汇长治 才聚太行”人才宣介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赵雪岗

带着“需求侧”,走进“供给侧”。

4月22日至25日,我市赴沪开展“智汇长治 才聚太行”人才宣介活动,面向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发布74项科技需求,诚邀广大优秀人才“揭榜挂帅”;面向在沪优秀高校学子,提供岗位64个、需求人数294人,诚邀八方英才选择长治、建设长治;面向全国专家人才,推介“太行英才”品牌,以“政产学研金介用”全链条的人才生态,集聚全国创新资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新视野、寻找新机遇、谋求新动能。

相聚有期,精彩无限。入校对接、洽谈项目、延揽人才……活动期间,我市递出人才靓丽名片,发出盛情邀请。搭乘“长治人才专属快车”,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在沪上演。

走进活力长治,强劲的发展势头、广阔的发展前景打动了众多高校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李颉说:“从我自己的专业层面来讲,能够把很多的技术切实用在长治发展中,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可以作一些贡献。另外,我也觉得长治现在不断吸引着大家进行强强合作。”

比强强合作更为重要的是,长治和高校人才“气质相投”。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座蕴含着创新因子的城市,势必与高校志趣相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领略特色长治,以农为媒,让更多高校学子关注长治、了解长治。

因为一道美食,爱上一座城市。此次上海之行,我市精选了小米锅巴、振东五红饼、上党腊驴肉等8大类、近百种农特产品,吸引学生们前来长治展区寻味。

“特色农产品生动再现了一方水土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性格,我们通过现场集中展示、品尝品鉴,让高校师生进一步感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以农为媒的形式,加深了学生们对长治的了解,让美食文化永存记忆中,吃了还想吃,走了还想来。”

体会精彩长治,文创产品“开口说话”,擦亮城市“金名片”。

4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一场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长治故事的现代表达,迎来高校师生的广泛赞誉。堆锦、泥彩塑、陶瓷、刺绣、剪纸、黎侯虎、上党铁器、八义窑瓷器、襄子老粗布等10余种上百件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有效传播长治的重要载体。

“今天来参观长治的非遗文化展览,加深了我们对山西的了解,非常吸引人。希望能有机会去长治旅游,亲身感受这些文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将我们的文化带向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廖维雪说。

感悟红色长治,太行精神与时代风貌在这里交织,与高校学子同频共振。

巍巍太行,八百里绵延起伏,在险峻隐秘的大山褶皱之中,散落着数不清的红色宝藏。长治市红色研学推介会上,伟大的“太行精神”,在青年学子中引发热烈反响。

谈及收获,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场推介会引起了思想的共鸣,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遇见未来长治,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从碳基里的丝丝纤维,到超薄玻璃前的粼粼波光……不断涌现的“山西第一”“全国最大”,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的长治,吸引广大专家人才选择长治、成就未来。

在我市举办的科技人才需求对接会上,长治市国信大数据科技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太行药业股份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金烨钢铁集团与上海大学进行了现场签约。

一场春天里的约定,为未来长治积蓄发展动能。“如今的长治,恰逢黄金机遇期,也期待与更多人才携手共赴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常态化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充分发挥好‘12大基地’作用,建设产业引育、招才引智、成果交流专业平台,推动更多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市委人才办主任何光普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