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雲中月

“兩強兩嚴”監管基調下,券商罰單在增多。“五一”節後第一週,華林證券、海通證券、中金財富證券等3家券商領到了罰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針對券商開出的罰單已累計達62張,針對證券從業者開出的罰單也多達200多張。從這62張券商罰單類型看,41張爲警示函,14張爲責令改正,剩下則包括立案調查、暫停業務等。

華林證券

因信披違規遭警示

昨日晚間,華林證券公告,收到西藏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因信息披露違規,西藏證監局對華林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將相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決定書》顯示,經查,華林證券業績預告中未考慮紅博會展仲裁案存在的風險跡象、未準確計提業務及管理費,導致2023年年報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1.72億元至2.18億元,與2023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歸母淨利潤0.25億元至0.37億元存在較大差異。公告顯示,林立作爲公司董事長、朱松作爲公司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對上述行爲負有主要責任。

此外,華林證券在2024年2月18日收到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書》後,遲至2024年2月27日才進行披露,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華林證券表示,公司及相關人員在收到《決定書》後高度重視,後續將認真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規範運作意識,提升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和信息披露事務管理水平,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券商保薦覈查工作

履職盡責不到位受罰

日前,上交所披露三張罰單,對大連科利德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利德”)予以通報批評。經查,該公司在發行上市申請中存在科創屬性指標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未充分說明成本覈算的準確性等違規行爲。作爲項目的保薦人,海通證券及兩位保代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罰單顯示,上交所在發行上市審覈及現場督導工作中發現,海通證券存在保薦覈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的違規行爲:一是未充分覈查發行人科創屬性指標相關信息,包括未充分覈查研發人員認定依據、未充分覈查研發投入金額的準確性;二是未充分覈查成本覈算的準確性。

此前,海通證券分別於2023年6月15日、2024年1月29日被上交所採取監管警示、監管談話的監管措施,並提交了書面整改報告。

上交所在科利德項目現場督導中仍發現,海通證券在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環節:一是質控、內核意見落實不到位。現場督導發現,質控、內核部門已關注發行人研發、成本等方面情況,但未充分關注項目組回覆出具的部分結論是否有相應的業務資料支持;二是質控部門現場覈查有效性不足。現場督導發現,質控部門已查看了發行人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並執行了獨立抽憑程序,但仍未發現相關異常情況。

此外,五一節後,中金財富證券廈門分公司領到了罰單。廈門證監局對中金財富證券廈門分公司及相關員工開具了兩張罰單。中金財富證券廈門分公司存在三項違規情形:一是全員合規管理不到位,公司員工爲客戶服務過程中,存在向投資者主動推介風險等級高於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二是使用片面強調集中營銷時間限制的措辭;三是推介私募基金產品過程使用可能誤導投資人進行風險判斷的措辭。

從嚴監管進行時

在“兩強兩嚴”監管基調下,今年以來,已有3家券商因違規被立案調查,1家券商被暫停資格。其中,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因中核鈦白“違規定增案”收到鉅額罰單;東吳證券因涉嫌國美通訊、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被立案調查;華西證券則於4月12日公告被暫停保薦資格6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投行業務成爲今年以來監管重點領域。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被中國證監會、交易所、各地證監局等監管機構採取監管措施的券商,就包括中信建投、國信證券、海通證券、東興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萬和證券、中德證券、中信證券、國投證券、華西證券等近30家券商。

從投行業務罰單共性來看,盡職調查不規範、未能履行持續督導職責、未盡責督導信息披露等成爲不少券商違規的高頻關鍵詞。

可以看出,今年以來,針對從業人員違規行爲,一案多罰、從重處罰的案例屢見不鮮。例如,4月底,原新時代證券(現誠通證券)因公司在被接管前,長期存在未按規定如實向監管機構報送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以及內部控制不完善、經營管理混亂等多個違規事項,公司及相關員工被北京證監局連開11張罰單。中原證券也因合規管理和風險管理不到位等多項違規事項,被河南證監局開出8張罰單。

今年2月,招商證券因多名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等違法違規行爲被證監會處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