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通日報

南通中集能源聚焦“國家需求、行業短板”銳意創新——

專注“智”造世界最好的“罐”

專注“智”造世界最好的“罐”

南通中集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世界集裝箱製造頭部企業中集集團旗下核心製造企業,專業從事低溫儲運裝備、核電站及核燃料運輸裝備、非標壓力容器等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及銷售,產品遠銷海內外。多年來,南通中集能源始終堅守制造業當家,堅持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工業氣體罐箱、小型低溫儲罐、核燃料運輸容器等產品的市佔率在行業內名列前茅,公司年銷售額也從成立之初的2億元,攀升至去年的12億元。

9日,記者走進南通中集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目之所及,一條條專業的生產線,無不展示着公司“智”造工藝的含“新”量。

堆場上,工業氣體低溫罐箱、低溫罐車、小儲罐等產品排放整齊劃一,堆高車正在進行緊張有序的發運工作;廠房內,工人們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不鏽鋼鋼板經過機器彎曲、焊接、組裝,快速“變身”罐體內膽;探傷房裏,工程師們對着電腦屏幕,利用先進的數字射線檢測技術,仔細審視焊縫的每一處細節……在如火如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南通中集能源向“新”而行,以 “質”致遠,一系列主營產品從細分產業賽道脫穎而出。

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關鍵詞。南通中集能源從來不缺創新“因子”。回顧公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敢闖敢試敢爲先的歷史。

公司自成立以來,不等不靠、自主創新,持續攻關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一項又一項獨創性科技突破。LNG罐式集裝箱(簡稱LNG罐箱),就是公司基於國家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戰略背景下的核心創新產品。

過去,我國的LNG主要依靠傳統的槽車陸地運輸,存在運量少、成本高等問題。南通中集能源攻克低漏熱支撐、低比熱流絕熱層等絕熱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LNG罐箱,可實現180天無損存儲,爲多式聯運提供強力保障。

2018年11月,南通中集能源研發製造的130臺LNG罐箱,從海南洋浦港起航北上,將海南LNG接收站的資源通過海運成功運抵北方,實現了天然氣資源的精準投送,標誌着我國首次利用LNG罐箱運輸成功實現“南氣北運”;同年12月,公司24臺LNG罐箱從山東日照碼頭裝載起航,於次年1月到達南京龍潭港,成功實現國內首次LNG罐箱“江海聯運”。這種“一罐到底”的運輸模式助力LNG貿易模式取得創新進展。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在新質生產力培育的現實場景中,工藝的創新亦是南通中集能源的發展之源。“工藝創新,是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套合、裝配、包紮和焊接等多工藝組合,讓我們有能力生產結構複雜、精度極高的低溫深冷儲運產品。”南通中集能源副總經理蔣平安表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業4.0的浪潮下,公司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相繼引進自動焊接機、激光開孔機等多臺自動化設備,高效服務生產運營。一次次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爲南通中集能源蓄勢賦能、搶佔市場提供有力保障。蔣平安介紹,“今年,我們將圍繞新質生產力,改進和增加自動化生產線,同步推進數字化、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南通中集能源作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先後組建了省企業技術中心、省工業設計中心、省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獲得專利90多項,主導、參與多個國家及行業標準的編制。隨着氫能大規模使用的需要,液氫儲運容器市場前景廣闊,在行業協會的委託下,公司牽頭和參與編制了《移動式真空絕熱液氫壓力容器》《固定式真空絕熱液氫壓力容器》等國家行業標準,爲液氫儲運容器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公司自主設計製造的首臺40英尺液氫罐箱已於2023年6月成功下線,也爲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新一代國產化液氦罐箱項目奠定有力基石。

蔣平安總結:“南通中集能源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遵循‘國家有需求、行業有短板、中集有能力’的創新決策方向,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專注‘智’造世界最好的‘罐’。”

本報記者 苗蓓 通訊員 嚴旭榕

實習生 曹睿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