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應用商店在架APP抽檢合格率提升20%,將開展數字技術適老化2.0升級行動

爲老年人上網安全保駕護航(“融”觀中國)

——數字技術適老化系列報道之二

本報記者 盧澤華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愛山街道警務人員向羣衆介紹網絡反詐知識。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攝

隨着中國移動互聯網普及,老年網民規模日益龐大,早起一睜眼就刷朋友圈,短視頻一看就是幾小時,熬到半夜兩三點只爲追劇……與此同時,老年人沉迷網絡、輕信網絡謠言、被誘導打賞等問題不時出現。越來越多的公衆意識到,數字技術適老化,不僅要讓老年人“方便用網”,更要爲老年人營造清朗安全的上網環境。

這些老年人“機不離手”

“聽說過‘網癮少年’,沒想到還有‘網癮老年’。”深圳市民王一凡對65歲的母親染上“網癮”這事兒難以置信,直到問題變得嚴重起來——母親機不離手,眼不離屏,每天至少花七八個小時上網。最讓他啼笑皆非的是,前兩天母親做飯時刷短視頻,把鍋裏的水煮幹了。聞到滿屋子焦煙味的母親走進廚房,首先想到的不是關火,而是把黑漆漆的鍋底拍下來上傳朋友圈。

王一凡提醒母親,不要過度沉迷網絡,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在深圳沒什麼朋友,不玩手機多無聊?”

同樣爲老人沉迷網絡頭疼的還有滄州市民宋敏。不久前,她收到快遞送來的一款按摩椅,品牌山寨,做工粗糙,原來是父親從一個直播間買的,價格19999元。主播賣貨的噱頭明顯有違常識:“這款按摩椅專治骨質疏鬆。”

“這不是我父親第一次被誘導消費了,儲物間裏還堆着一大摞網購來的保健品呢,價格動輒幾千元,還沒有質檢部門認證。我曾提醒父親理性消費,他卻說我不孝順,嫌他花錢……”宋敏說。

調查顯示,2024年3月,50歲以上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約爲3.2億,每月使用移動互聯網時長超過130小時,次數超過2600次,意味着這些“銀髮族”平均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4小時。近年來,“老人熬夜上網突發腦梗住院”“婆婆追短劇瘋狂充值”等新聞頻頻見諸媒體。

更有甚者,一些軟件平臺利用老年人網絡知識少、防範意識弱等特點,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取手機權限。有報告顯示,超七成手機軟件會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權限。老年用戶缺乏信息辨別能力,容易默許手機軟件提出的所有要求,對平臺收集信息侵犯個人權利的行爲也全然不知,甚至因此陷入網絡騙局,損失慘重。

近日,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針對老年羣體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雲陽縣部分農貿市集及居民小區附近出現了一羣自稱某知名購物平臺的“銷售員”,說消費者只需要使用手機號註冊公司官方APP便能免費領取生活日用品。他們將騙來的電話號碼發給同夥,在各類社交網站上進行註冊,並以各種名義向老年人問詢姓名、出生年月等個人信息,完成註冊後從相關網絡平臺拿到返現或者提成,半年套現19萬餘元。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面對平臺強制性收取個人信息的行爲,絕大多數老年人並未形成足夠的權益保護意識,對於個人數據是否會被收集、被誰收集、作何用途等問題,往往一頭霧水。

“防沉迷”是當務之急

爲何“網癮老人”越來越多?記者在北京市幾處社區採訪了幾位愛玩手機的老年人,他們大多表示,老年生活較爲單調,網絡是一種很好的消遣方式,能從中找到精神寄託。

“刷刷短視頻、看看網文,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退休工人王玉萍自稱一名“老網蟲”。她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手機界面,其中有上百個手機應用,大多是社交、電商和視頻類軟件。“孩子們上班忙,少有時間陪我,手機是很好的娛樂工具。如果不讓我玩手機,還真不知道這一天怎麼打發過去。”王玉萍說。

北京市東城區居民陳雨露今年62歲,是一名廣場舞愛好者,每天在網上分享跳舞短視頻,有時還會直播。陳雨露坦陳,打從兩年前退休後,她感到非常不適應,時時有一種“孤獨感”和“脫節感”,通過網絡社交,她又找到了“歸屬感”。“我的作品很受歡迎,每次看到手機裏蹦出來點贊和留言提醒,我都非常興奮,爲了不讓粉絲失望,每一條留言都精心回覆。”

老年人退休後,空閒時間多、獨處時間長,不免感到空虛寂寞。兒女工作忙,陪伴不及時,社區活動又不多,對網絡的依賴性就會增加。

這種依賴性在人工智能和算法時代可能被進一步放大。“APP平臺利用大數據算法等技術,經常向老年人推送感興趣的內容,並給予時長激勵和一定獎勵。久而久之,老年人會沉迷在‘信息繭房’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認爲,助力老年人學會安全用網,不僅要增強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功能,更要豐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供給,防止老年人沉迷手機。

培養網絡安全意識

讓“銀髮族”的網上生活更安全、更清朗,需要形成合力,久久爲功。

打開微信“銀髮守護助手”小程序,可以看到“風險防範站”“風險知識站”“銀髮服務站”3個功能模塊。這個小程序不僅能爲老年人提供防騙提示功能,還通過案例展示、短視頻講解、“銀髮奶奶”智能AI機器人24小時在線答疑等方式普及上網安全知識。

“我們打造了《銀髮守護安全課》,包括防範養老詐騙、虛假網絡投資理財、刷單兼職、租售銀行卡等,還在全國16個省區市400多個社區開展線下課程,爲全國老年網友送去安全知識。”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運營負責人王楠認爲,網絡平臺有義務加強對老年用戶的網絡教育和培訓,教他們設置安全措施,辨別網絡騙局、保護個人信息。

國家有關部門也需要加快數字技術適老化進程,廓清行業亂象,保護老年網民合法權益。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關於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施工作的通知》等規定,明確提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智能化適老服務,依法開展涉電信網絡詐騙信息的監測、識別和處置。

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趙志國表示,過去一年,工信部着力強化APP全流程、全鏈條治理,應用商店在架APP抽檢合格率提升20%,持續推進電信網絡詐騙防範治理,攔截涉詐電話和短信近50億次,覈查處置涉詐高風險互聯網賬號超2億個。

“下一步,我們將開展數字技術適老化2.0升級行動,上線推廣一批適老助殘新功能,推動適老化數字技術普惠共享,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創新技術,助力敏捷精準高效監管,持續提升‘來電免打擾’防騷擾服務能力,加大電信網絡詐騙防範治理力度,持續深化反詐技防體系,切實維護人民羣衆財產安全。”趙志國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