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瓊斯

央行5月11日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爲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其中,4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實現同比多增,貸款投放總體呈現“小月不小”特徵。此外,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2.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04萬億元;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1.19萬億元,同比增長7.2%。

分析人士表示,4月信貸投放量滿足了實體經濟的合理融資需求,與當前經濟增長情況相適應,總體符合市場預期。當前信貸“大小月”現象緩解,信貸投放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可以爲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後勁。同時,貸款利率水平維持在低位,信貸結構持續優化,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問:傳統貸款“小月”爲何不小?

每年4月、7月、10月通常都是貸款“小月”,但今年4月信貸投放“小月不小”,節奏更趨平穩適度。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往年金融機構追求“開門紅”導致的信貸投放“過山車”現象,在今年已經有所減輕,金融機構衝業績的指標導向弱化,信貸投放更趨穩健。

分部門看,前4個月,住戶貸款增加813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08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6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6619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穩增長政策發力和貸款利率下行支撐下,今年以來企業貸款維持較好擴張,“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信貸景氣度處於相對高位。4月企業貸款需求季節性走弱,但在外需具備韌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創設、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等因素拉動下,企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穩定,仍然是支撐新增信貸的重要力量。

二問:M2增速爲何明顯回落?

4月末,M2同比增長7.2%,這一增速較3月末時下降1.1個百分點,但仍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

分析人士稱,由於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顯回升,導致基數較高。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4月末M2平均增長9.8%,高於2018年到2022年同期的平均增速,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資管產品募集增速回升較快,也較大程度地分流了銀行表內存款,對M2增速形成了擾動。據業內人士測算,4月末資管產品募集同比約增長11.3%。

貨幣供應量增速放緩受多個因素綜合影響。據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分析,首先,今年以來債市持續上漲,居民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升溫,銀行存款向理財等非銀產品分流轉化,非銀機構資金充裕,從銀行借錢購債的需求降低。其次,近期多部門對資金“低貸高存”空轉套利、銀行手工補息等現象的規範力度加大,過去相當一部分虛增的、不規範的存貸款有所減少,短期內有“擠水分”效應。

而且,張瑜表示,對金融業增加值覈算的優化調整也有一定影響。以往金融業增加值季度覈算方法參考存貸款增速,今年一季度起修改爲參考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等指標。因此,4月以來地方政府通過督導存貸款提高金融業增加值的動力明顯減弱,相關影響可能會在年內持續顯現。

三問:融資成本能否穩中有降?

4月,貸款利率仍保持在歷史低位。記者從央行獲悉,4月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76%,基本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3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利率爲3.7%,比上月低2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48個基點。

今年以來,央行通過降準、結構性“降息”、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等措施,繼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貸款利率進入“3”時代,減輕了企業和居民的利息負擔。

不過,貸款利率的持續下行對銀行淨息差持續形成壓力。對此,分析人士認爲,緩解淨息差收窄的關鍵是銀行要逐漸摒棄傳統觀念,合理確定存貸款價格;同時政策層面要發揮合力,理順各種市場價格關係。

政策層面禁止銀行手工補息,有望緩解銀行機構的負債端壓力。分析人士認爲,督促銀行“表裏如一”降低存款利率,減少的利息支出也可進一步提升銀行支持經濟和穩健經營的能力。

展望未來,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團隊稱,二季度存款利率有望進一步下降以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有助於強化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並鞏固實體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