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曾經的中國機器人領軍企業機器人(300024.SZ)爲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事項順利推進。

5月9日,機器人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瀋陽新松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松半導體”或“標的公司”)增資擴股事項取得實質性進展,北京集成電路裝備產業投資併購基金(有限合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基金二期”)等將合計出資4億元參與。

新松半導體引入戰投,除了補充營運資金外,還將促進其業務規模迅速擴張。

機器人是中國第一家從事機器人產業化和實現機器人出口的企業,曾經在國內幾乎沒有有實力的競爭對手。但近年來,機器人有掉隊跡象。最直觀的感受是,公司經營業績欠佳。

2023年,機器人實現營業收入近40億元,創歷史新高,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爲虧損1.92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連續四年虧損,合計虧損21.40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6個年度,公司均未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

子公司引入戰投謀求擴張

機器人爲子公司引入戰投,以圖推動其擴張。

根據公告,2023年11月3日,機器人宣佈新松半導體擬公開掛牌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擴股事項,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以新松半導體經國資備案的評估報告結果爲本次增資價格依據對新松半導體進行增資擴股,增資金額不超過4億元。今年2月28日起,新松半導體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

近日,機器人收到產權交易所向新松半導體發出的投資者資格確認意見函,確認有9 家戰略投資者爲新增投資者,合計增資金額爲4億元,共取得新松半導體新增的註冊資本8000萬元,合計認購新松半導體的股權比例爲28.5714%。其中,瀋陽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爲公司關聯法人,其出資金額爲2000萬元,其中400萬元計入公司註冊資本(對應本次增資後新松半導體認購的股權比例爲1.4286%股權)。

而北京集成電路裝備產業投資併購基金(有限合夥)出資1.30億元,大基金二期出資1.03億元,中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元。

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新松半導體註冊資本增加至2.80億元,其股本結構爲,9家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其28.5714%的股權,機器人持有其71.4286%的股權,仍然爲其控股股東,新松半導體仍然納入機器人的合併報表範圍。

新松半導體成立於2023年2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資產總額約爲4.7億元,負債總額約爲2.64億元,淨資產約爲2.07億元。2023年度,新松半導體營業收入約爲 1.30億元,淨利潤爲591.36萬元。(上述數據爲合併口徑,已經審計。)

今年前4個月,其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爲1.34億元,淨利潤爲554.85萬元。(上述數據爲合併口徑,未經審計。)

今年前4個月的淨利潤已經接近2023年全年的淨利潤,足見新松半導體發展喜人。

對於本次增資的目的及影響,機器人稱,半導體裝備業務是公司主要業務板塊之一,本次引入在半導體領域內綜合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一方面促成新松半導體與戰略客戶從業務到資本的深度合作,形成產業鏈協同效應,加速新松半導體系列產品全面實施國產替代的進程,促進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張;另一方面爲新松半導體持續擴張補充運營資金,加速其產能建設和市場開拓步伐,也爲其持續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障,進一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連續兩年靠非經常性損益扭虧

新松半導體的經營形勢不錯,但機器人自身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

機器人主要從事機器人產業鏈相關業務,涵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到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從事機器人產業化和實現機器人出口的企業,創造百餘項行業第一,完成國家重要科技攻關800餘項,制定多項機器人產業的國家及行業標準,自主掌握工業機器人控制、伺服系統設計、機器人軟件設計和編程、運動學規劃、3D視覺、力感知等核心技術,保持技術走在行業的前端。截至2023年底,公司擁有專利703項,其中發明專利466項。期末,公司擁有技術人員2185人,約佔公司總員工數64.68%。

不過,近幾年,機器人在研發投入方面不算穩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爲4.58億元、4.63億元、2.28億元、3.51億元、2.91億元。

研發投入減少,與機器人的經營業績有一定關係。

2019年至2023年,機器人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7.45億元、26.60億元、32.98億元、35.76億元、39.67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11.29%、-3.13%、24.01%、8.42%、10.93%。對應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爲2.93億元、-3.96億元、-5.62億元、0.45億元、0.49億元,2022年、2023年,公司實現扭虧爲盈。

不過,機器人淨利潤的扭虧爲盈靠的是非經常性損益。上述同期,公司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34億元、-5.68億元、-7.67億元、-6.13億元、-1.92億元,連續四年虧損,合計虧損21.40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09年上市以來,機器人實現的淨利潤累計數爲21.92億元,累計派發的現金紅利爲2.76億元,整體分紅率爲12.58%。其中,2018年至2023年的6個年度,公司均未派發現金紅利。

在全球嚴峻複雜的環境下,中國工業機器人整體市場也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增長放緩,細分市場應用呈現兩級分化態勢,下游市場需求承壓明顯。在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機器人經營業績承壓,公司將如何突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