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上海峯飛航空科技自主研發的

2噸級載物eVTOL

V2000CG凱瑞鷗完成特許飛行。


上海峯飛科技載物eVTOL完成浦東國際機場特許飛行。

此前,在研發試飛和符合性驗證試飛過程中,V2000CG的試飛場地已涵蓋了自建場地、通用機場、運輸機場等試飛場景。本次在浦東國際機場的飛行,更是實現了噸級eVTOL航空器在4F機場(最高等級的機場,可起降各種大型飛機)的首次試飛,是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大突破。

eVTOL以“空中出租車”爲典型場景,學名叫做“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作爲未來城市先進空中交通的重要解決方案,eVTOL由於靈活起降、零碳排放、安靜安全、乘坐舒適等優點,適用於城市點對點空中物流和空中出行。

業內人士認爲,

對於上海這樣的國際超大城市,

從機場到市中心的交通接駁

是非常典型的應用場景。

未來若採用eVTOL航空器,

從浦東國際機場“打飛的”

到外灘這樣的市中心核心區域

只要10分鐘,

比地面車程縮短50分鐘以上,

並且可緩解地面交通擁堵,

提升出行效率。


V2000CG飛行航線。

載物的峯飛V2000CG於今年3月獲得由中國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成爲首個獲頒TC的噸級以上eVTOL航空器。同時,峯飛載人版機型也在取證過程中。目前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已受理申請,正在開展適航審定相關工作。

就在上個月,上海峯飛航空科技正式向日本AAM(先進空中交通)先鋒運營商交付首架盛世龍eVTOL,用於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飛行,並全力推進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實現eVTOL演示飛行的目標。這也是全球首架民用噸級eVTOL航空器的交付。

今年2月,盛世龍成功完成深圳至珠海eVTOL跨海跨城航線首次演示飛行,將單程2.5至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至20分鐘。

頭部企業幾乎都在上海

在eVTOL這條“低空經濟”新賽道上,全國範圍內,業界公認的頭部企業幾乎都在上海。

幾天前,小觀曾報道過上海時的科技研發的“空中的士”收穫數百架意向訂單的消息,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蔣俊表示,“打飛的”20分鐘就到蘇州了。“我們量產後的目標是爲用戶提供每公里約3元每座的出行服務。希望每位市民都能消費得起,這樣eVTOL才能進入大衆的日常生活。”蔣俊說。()


同爲“上海籍”企業的御風未來,創始人團隊曾就職於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從研發中小型eVTOL工業無人機起步,嚴格遵循民航局在《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中所提出的“先郊後城,先貨後人,先隔離後融合”理念,最終目標是實現載人eVTOL商業化。去年起,崇明島以東某無居民、無淡水、無市電小島,使用御風未來E40工業無人機作爲運輸班機,大幅縮短了島內物資補給週期。目前,御風未來的工業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應急、消防、海島物流等領域。數月前,核心技術自研、供應鏈自主可控的御風未來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固定翼載人機M1在金山區成功首飛。


御風未來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固定翼載人機M1在金山區成功首飛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

據介紹,眼下低空經濟賽道主要有三撥勢力——原先做無人機的,如峯飛等;航空背景創業的,如時的科技、沃蘭特、御風未來等;還有大型飛機、汽車等製造業巨頭入局,如空客、大衆、小鵬、吉利等。眼下,各家自帶基因,各有優勢,而eVTOL無論技術路線還是商業模式均尚未定論,一切皆有可能。不過業內一致認爲,我國出臺的《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中規劃“到2035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爲技術特徵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化、規模化應用”,這一目標並不激進。

不僅是企業正在爭搶這一賽道上的機會,政府政策也在陸續出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其中談到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同時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今年1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標誌着我國無人機產業將進入規範化發展新階段,進一步刺激低空經濟發展。

今年2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明確了政府應發揮財政性資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參與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其中還明確指出,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低空飛行在各領域的應用。該文件還提到,市交通運輸部門應當發展公務飛行、商務飛行等低空飛行服務,推動開通市內、城際、跨境等低空客貨航線,發展空中通勤、城際飛行等城市空中交通新業態。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也提出建議,加速低空經濟發展。何小鵬指出,現行通用航空運行體系限制多、流程繁瑣,無法兼容新一代飛行汽車規模化應用的需求。此外,飛行汽車研發技術難度大,多項關鍵技術亟待突破,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亟待補充。

本文綜合自:上觀新聞、證券時報等

相關作者:王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