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李霞

5月12日,京津冀社保“一卡通”應用場景發佈,涉及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旅遊、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據本報報道,京津冀居民持社保卡在三地可享受22項人社服務事項一卡通辦、3000餘條交通線路一卡通乘、33家旅遊景區一卡通遊、6萬多家醫療機構一卡通結。

近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三地在交通、生態、產業、醫療等領域互融互通,越來越多的民衆享受發展紅利。京津冀社保“一卡通”,則將三地更多居民納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圓”;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發展,爲百姓再添實實在在的生活便利。

京津冀三地自古本爲一家,歷史文脈相融相通,各種資源共建共享。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三地人員往來像串門兒一樣頻繁,由此帶來異地就醫、就業、養老需求愈發普遍。然而,在一些涉及“關鍵小事”的問題上,還存在堵點。比如,異地看病需先墊付門診醫藥費,然後再將單據帶回投保地人工報銷,時間都花在了路上;三地旅行交通卡無法互認,累計金額不能疊加,錯失優惠機會;社保關係轉移麻煩,流程煩瑣……

京津冀“一卡通”打通服務卡點,正是爲了回應民衆關切。目前,京津冀區域持卡已達1.15億人,基本實現人手一卡。龐大的用戶數據,意味着社保卡每打通一個小卡點,就會有大批羣衆提升辦事的便利性和獲得感。家住天津、老家在河北衡水的杜先生表示,三地社保卡暢通後,“各種住院費用當下就實現了醫保報銷”;來自雄安新區的牛女士刷河北的社保卡,成功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借到了書。民生事項跨區域聯動、線上線下同步,既便利了羣衆,也提升了服務型政府的形象。

京津冀支持“一卡通”,是三地協同發展的縮影。十年來,京津冀同城化效應不斷增強,協作日益緊密。乘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社保卡三地通用能讓三地融合更加順暢,展現了三地在“一體化”上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京津冀社保“一卡通”,是便民、利民、惠民之舉,也是京津冀越走越近的見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