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淄博日報

構建“三大場景”,探索“三條路徑”,實施“四全服務”,周村區——

“334”模式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接地氣

□本報記者 張厚新

每逢週末、節假日,周村古商城裏的“紅領巾講解員”總是忙碌着,他們憑藉嫺熟的講解,被遊客們親切地稱讚道:“小小的身影,大大的能量”。

5月6日,在周村區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區,來自淄博機電工程學校的王莉莉同學正在爲從事電商直播的居民講解手機拍攝、剪輯技巧,大家邊聽講、邊操作,直呼受益匪淺。

…………

去年以來,周村區謀實策、出實招,創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334”模式——構建“三大場景”,探索“三條路徑”,實施“四全服務”,走實走心接地氣,有力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質擴面、提檔升級,相關經驗做法被新華網、山東文明網、“文明山東”微信公衆號等平臺推廣推介。

所謂構建“三大場景”,即構建居民參與的“活動場景”、志願服務的“聯絡場景”、便民利民的“託管場景”,從而擴大便民利民“服務圈”。

周村區把文明實踐活動搬進小區內、樓院裏,通過開展鄰里節、親子運動會、共享農場等文娛活動,讓羣衆從觀衆變成親歷者、參與者。2023年,該區共培訓各級志願服務帶頭人及骨幹1000餘人次,與駐地高校組建“最青春”文明實踐聯盟,目前已有4所高校的39個院系與周村區6個鎮(街)80個社區(村)組建文明實踐聯盟。

週末課堂、七彩假期、“築夢未來”公益託管班……在周村,每到週末、節假日,各類服務活動便按時開展起來,完美破解了上班一族無暇照看孩子的難點堵點。針對轄區居民就業需求,周村區邀請專業人員到文明實踐陣地開展月嫂照護、攝影技巧、電商直播等就業技能培訓,提升新就業羣體的就業“底氣”。

所謂探索“三條路徑”,即實施“五爲”志願服務,開展“五聚”系列活動,打造“小周講美德”特色品牌,從而縮短服務爲民“半徑圈”。

近日,周村古商城裏面的“紅領巾講解員”成爲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他們的專業、耐心、熱情,感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也贏得了無數點贊,成爲周村區“五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典型代表。

同時,周村區高標準組織開展集聚觀影服務、集聚閱讀好品、集聚精彩表演、集聚理論宣講、集聚人氣之地的文明實踐“歡樂五聚”系列活動,不斷激活基層羣衆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全區選聘100名“小周老師”宣講員,走進田間地頭、企業車間、樓前村後,廣泛開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講活動。

所謂實施“四全服務”,即實施全時服務,着眼全齡服務,提供全科服務,構建全域服務,從而打造家門口無憂“幸福圈”。

“一老”連着“夕陽”,“一小”連着“朝陽”,“青壯”連着“驕陽”。周村區以“一老一小一青壯”作爲志願服務的重要抓手,打造“周媽媽”結對幫扶行動、“紅橙藍綠”助老志願服務、“新青年”志願服務聯盟等志願服務品牌,建設“多專業+全覆蓋”的志願服務隊伍,織密志願服務網格,實現轄區全覆蓋,志願服務品牌效應日益彰顯,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