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港日報

港南區橋圩鎮中心幼兒園 曾 沛

摘要:本文探討如何將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融入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幼兒 行爲習慣 培養

一、設計主題式教學活動

設計主題式教學活動是將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巧妙融入幼兒園日常教學的有效途徑。該方法主張圍繞特定的行爲習慣主題,將之貫穿於語言、科學、藝術等各類課程中,並結合實踐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中親身體驗、內化並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1]。教師要在各類課程中巧妙融入良好行爲習慣主題。語言課上,教師可以選擇富含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價值觀的故事書,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述,引發幼兒對這些行爲的共鳴與理解。比如,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幼兒懂得謙讓與分享的意義;或者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孩子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親身經歷並表達角色間的互助與合作,從而在實踐中感受和學習這些社會行爲。科學課上,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的實驗,讓幼兒在分工合作、交流討論中體會團隊協作的價值,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與貢獻。藝術課則可引導幼兒共同創作一幅集體畫作,每個人負責一部分,最終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創作過程中既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也讓幼兒體驗到分享成果的喜悅。

二、運用正面激勵機制

運用正面激勵機制是推動幼兒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強調教師在幼兒表現出符合期望的良好行爲時,能夠迅速、明確地給予肯定與讚揚。這不僅能及時鞏固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增強其內在滿足感,也有助於他們建立行爲與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繫,即“做出好的行爲就會得到正面回應”。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獎勵貼紙、小紅花、積分等獎勵形式,這些可視化的獎勵,既能滿足幼兒對實物獎勵的喜愛,也能直觀地反映他們在習慣養成方面的進步。當幼兒獲得獎勵時,教師還應伴隨言語表揚,詳細指出被獎勵的具體行爲及其價值,如“你剛纔主動幫助小朋友撿起了掉落的玩具,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真棒!這是你的小紅花獎勵”。這樣的即時反饋,既給予幼兒物質上的激勵,也滿足他們精神層面的被認可需求,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保持和重複良好行爲的積極性。

將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融入幼兒園日常生活,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爲他們未來的人生旅程奠定堅實的基礎。期待幼教工作者能以此爲指導,持續創新實踐,共同營造一個利於幼兒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優質教育環境,助力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崔麗清,如何培養留守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J],科學諮詢(教育科研),2021,(09):150-15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