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嘉定针对社区“痛点难点”探索治理新模式

智能监测,“以奖代补”规范充电

吴越

秋竹社区志愿者绘制的消防安全宣传画。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吴越

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给社区、社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在上海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之际,嘉定区各街镇园区积极行动,一面排查隐患,一面针对居民实际需求和社区“痛点难点”创新治理手段。

帮助老年居民“爱车入库”

嘉定工业区秋竹社区是一个动迁小区,老年居民占比约80%。地下车库安装公共充电桩之后,不少老年居民反映,自己的手机流量不够、对扫码充电的操作也不熟练。针对这些情况,年轻社工马上行动起来,编写了一段“充电顺口溜”,并配上充电步骤图解,张贴在社区醒目位置。同时,组织志愿者定点服务老年居民,手把手帮助他们连接车库无线网络,关注相关账号,演示扫码充电步骤。

为了让更多居民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社区还启动“爱车入库B计划”。筹备组组长蔡艳说,考虑到新入住的居民对小区不熟悉,可能在地库“迷路”,社区第一时间通过走访征询意见,挖掘社区能人达人参与制定解决方案,形成社区治理合力。有人说,可以在沿线设置导向牌,明确停车路线图;有人说,不光要有导向牌,还要招募巡查志愿者;有人说,电梯口有一块白墙,可以作为宣传阵地……在居民群策群力下,地库变得越发温馨。

“电动自行车入库的日常管理还得靠‘软着陆’,我们欢迎居民挑刺并提出合理建议。”蔡艳介绍,最近,社区、物业、开发商一起实地查看电动自行车公共车库后,实施为坡道增设防滑减速带、定期冲洗地库路面灰尘沙土等举措,进一步消除居民推车入库的安全隐患。

“以奖代补”得到居民认可

在新成路街道沧海绿苑小区,居委、物业、业委会三方通过内部挖潜、多方联动、智慧管理、普惠服务方式,探索“以奖代补”充电模式。

此前,经向全体业主征询意见并得到表决同意后,沧海绿苑业委会向第三方租赁了162台智能充电桩,每年支付设备租用、后台监管、购买保险等费用。充电所产生的电费则由业委会从公共收益中支付给物业公司,不足部分由物业公司贴补。充电功率从原先的150W调整至300W,确保36V和48V电瓶都能一次性充满电。

所谓“以奖代补”,指的是居民自愿签署社区制定的充电承诺书后,领取电动自行车充电积分卡,使用每年每户奖励的120个积分(可充电120次)在智能充电桩上进行充电,不足部分由居民扫码或投币进行充电,有效期一年。居委干部表示,经过一段时间试行,“以奖代补”充电模式逐渐得到居民认可,社区此前存在的69根“飞线”、23辆电动自行车“进楼道”问题基本解决。

“眼下,我们还在组织在职党员、平安巡逻队进行巡查,如发现‘飞线’、私自安装电表充电、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等情况,将及时与居民用户家庭沟通,同时取消该家庭下年度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积分奖励。希望以此引导居民改变自身行为。”

“菊安通”打通预警处置通道

菊园新区在辖区内部分小区试点安装的26套智能设备近来引发居民热议。这种设备名为电流指纹智能监测装置,可实时监测居民入户线路,通过分析电流波形和电气特性,建立预警模型,实现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户充电”的精准监测。一旦监测到户内有电瓶充电情况,系统会立即通过“菊安通”指挥平台进行预警通知,提示住户存在电瓶充电安全隐患,并通知物业和居委人员上门劝阻处理。

强化科技赋能,菊园新区于2023年创新打造“菊安通”智慧化应急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与上海市119接处警系统的数据对接,打通消防救援、政府管理部门、基层网格力量的信息通道。

菊园新区城运中心负责人介绍,针对高层住宅电动自行车入梯问题,辖区持续推进梯控加装,智能识别摄像头发现情况后会立即通过“菊安通”生成报警信息,通过电话、短信、App推送的方式提醒物业管理人员及时处置。物业人员会根据信息指引上门完成对住户违规行为的告知,完成单位自主管理。菊园新区安全管理人员则会通过平台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处置时间节点,实时跟进了解问题处置情况,实现高效监管。

“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将辖区内已建成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也纳入城市体征大屏,实现非机动车库‘一网统管’,推动城运平台实现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发现’的转变。”电动自行车车库的智能化改造也在积极推进,包括增设简易喷淋系统、带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独立式烟感探测报警器,出入口、充电区域增设视频监控系统等。2024年,菊园新区计划完成60个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车库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