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追着這部熱劇,到星星的故鄉——

看“詩和遠方”如何釀造“紫色夢想”

本報記者 王 剛

“電視劇《星星的故鄉》拍攝地就是我們寧夏的部分酒莊,劇中每一個場景的拍攝、每一個角色的演繹,都彷彿把我們自己的生活搬上了熒屏。寧夏這片土地上的中國葡萄酒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也許單獨的一顆或者兩顆不能被人們記住,但是匯聚在一起,他們的故事就是讓世界驚豔的璀璨星河。”寧夏農墾酒業有限公司首席釀酒師俞惠明說。

5月14日晚,由中央電視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單位出品的電視劇《星星的故鄉》在CCTV-1黃金時間首播。該劇拍攝取景涉及西夏王、志輝源石等多家寧夏酒莊,酒莊很多從業者成爲劇中的羣演。他們通過這部熱劇,向全國各地遊客遞上“紫色名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着賀蘭山東麓如何用“詩和遠方”釀造“紫色夢想”的故事。

作爲這部電視劇的主要拍攝地之一,在劇中,西夏王酒業化名爲“國營第一釀酒廠”。1984年,寧夏第一家葡萄酒廠——玉泉葡萄酒廠建設落成,也就是後來的西夏王酒莊。作爲寧夏第一家釀造出葡萄酒的企業,西夏王酒業曾創造了多個寧夏第一:種植了第一片葡萄園,生產出第一瓶葡萄酒……

以前,寧夏的葡萄酒只是世界葡萄酒舞臺的“配角”和“觀衆”。而今,因爲地處業界公認的“黃金緯度”,擁有地勢均衡的“黃金海拔”,加之黃河水的哺育、賀蘭山的呵護、光熱風的塑造,寧夏賀蘭山東麓已成爲世界公認的“年輕的葡萄酒明星產區”。

自釀造出第一瓶葡萄酒開始,寧夏就對標世界主要葡萄酒產區,借鑑世界先進模式,走上了一條以產業體系爲本、以文化體系爲魂、以話語體系爲要的發展路徑。

2021年,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兩大“國字號”平臺的落戶,寧夏葡萄酒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如何將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如何開啓寧夏葡萄酒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徵程?答案就在“葡萄酒+旅遊”這個話題中。 (下轉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在《星星的故鄉》中,取景拍攝的寧夏匯達陽光生態酒莊成立於2013年,走進酒莊,紅牆灰瓦的中國風建築質感撲面而來,小院地面由灰磚鋪就,橡木桶陳釀區爲陝西窯洞造型……這座地道的中式酒莊,歷經十餘年的沉澱,正成爲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酒莊釀酒師李財及營銷人員丁學蓉在《星星的故鄉》中扮演酒莊工作人員。第一集播出時,李財一度落淚,他從1999年提着鐵鍬挖葡萄溝開始,一步步成長爲金獎酒釀酒師。他說:“這些年,我們不斷探索酒旅融合的發展路徑,見證酒莊一天天發展壯大。當然,這不是葡萄酒第一次和延伸要素擦出火花,美酒嫁接旅遊早已成爲賀蘭山東麓產區的標配。”

目前,在寧夏百餘家酒莊中,A級旅遊景區酒莊已達14家,其中4A級景區酒莊4家,年接待遊客數量超過140萬人次,由旅遊帶動的葡萄酒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50%以上。

酒莊遊的品鑑環節是遊客與葡萄酒拉近感情最直接的方式,源於品鑑,遊客對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有了更多的認知,這是葡萄酒與遊客之間建立的初級好感。“這種有感情、有溫度的訂購,客戶粘性很大,回購率非常高,而且1個遊客可以帶動若干個消費者,實現葡萄酒1+N的銷量。”志輝源石酒莊總經理袁園說,當前我們的葡萄酒70%至80%的銷售量都是由文旅帶動銷售的,我們已經從最傳統的經銷商銷售模式轉變爲現在的文旅帶動銷售模式。

近幾年,寧夏加快推進“葡萄酒+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力推動葡萄酒莊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開發酒莊休閒旅遊產品,充分釋放“葡萄酒+文化旅遊”特色資源優勢。寧夏還發布了20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旅遊精品線路產品,推出5套賀蘭山東麓配餐產品,以酒莊爲點,將葡萄酒與寧夏特色美食融合,與周邊旅遊景區串聯,使遊客的酒莊休閒之旅體驗感更強、旅遊層次感更加豐富。

“良好的酒莊遊體驗讓遊客對酒莊、對葡萄酒產品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產生了情感上的認同。每年銷售的三分之一葡萄酒都是遊客消費的,他們的回購率也相當高。近幾年,寧夏文旅部門加快推進‘葡萄酒+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努力將賀蘭山東麓打造成世界級葡萄酒旅遊目的地,酒旅融合這張名片正在變得更加閃亮。”夏木酒莊莊主張湃說。

如何進一步推動這張“紫色名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酒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寧夏將葡萄酒作爲文化旅遊營銷推介過程中最獨特的IP和核心吸引物,重點在整體營銷和創新模式上下功夫,依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14個重點客源城市公交車、地鐵、遊船的13萬塊多媒體終端,持續開展寧夏整體形象和葡萄酒宣傳。

“寧夏被譽爲星星的故鄉,作爲‘二十一景’之一的‘寧夏酒堡’如今正散發着迷人的光彩,在酒旅融合的道路上,與賀蘭山東麓其他景點‘珍珠’串成‘項鍊’,融入文旅產業鏈中,用詩和遠方釀造紫色夢想。”寧夏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負責人王光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