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一线教师研发走班制教学课程

让天桥区5所学校学生爱上体育

李心刚建成了黄河北女子足球队,为省市青少年足球梯队输送了多名优秀队员。

《小学体育学科“1+1+1”分专业化走班制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是天桥区一线教师李心刚提出的。他在体育课与健康课上进行教学模式探索,编撰出适合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教材,并以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为着力点在体育课上进行分专业化走班制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学会多样化的体育技能。

“1+1+1”分专业化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还锻炼了一批教学质量高的体育教师,更辐射了周边5所课题研究校,共同促进学校各项体育训练项目的蓬勃发展。

李心刚开发和构建《小篮球校本课程》《软式棒垒球校本课程》《小足球校本课程》《体育基本技能校本课程》等教师用书及校本教材,逐渐形成了学校体育“1+1+1”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了体育课多样化育人功能,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李心刚介绍,在“1+1+1”分专业化走班制教学中,“1+1+1”的含义分别指3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即:体育基本技能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例如基本队列、广播操、跑、跳、投等基本内容);体育达标训练课(依据每个年级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内容和体育中考的测试项目内容,建立本校的体育达标训练课内容);体育特色素养课(编撰体育特色课程教材,构建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在部分年级实行体育走班制教学)。

为保证走班制教学顺利而有序地进行,课题组统一安排走班课时间为三年级(周五下午)、四年级(周三下午)、五年级(周一下午)。走班当天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本年级全体学生在操场集合后,打破班级界限,所有学生根据自己所报的体育走班项目到达指定地点,由每个项目的专业教师带领本项目的学生进行分专业化教学。

学校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走班制教学,确保学生在本学段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拔成立学校精品训练队,让学生更加精深地学习运动项目的技能,保证教学中的“教会、勤练、常赛”,提高各个项目的技能战术水平,形成学校全方位多层面的训练队,使学校体育队伍全面开花。

体育走班制教学课程由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5个联动机制组成,目前已在天桥区5所学校内进行推广。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桑梓小学坚持学校引领,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强化走班制课堂教学模式的育人功能,形成了共育、共管、共治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同时也通过多场域的同课异构、展示会、示范课等形式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5所课题研究校积极推动体育训练项目发展,近两年来在各项体育赛事中,桑梓小学分别获山东省板球比赛男子组冠军,天桥区足球比赛女子组冠军。桑梓小学在济南市体育学科示范校申报评比工作中表现优异,被评为济南市体育学科示范校。

对于“1+1+1”分专业化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李心刚还在继续向深度探索,“需要再扩大研究的范围,把研究的宽度和广度做得更好,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李心刚说。 (本报记者张梦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