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斯洛伐克總理辦公室當地時間5月15日發佈消息稱,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身中多槍,一度出現生命危險。

據報道,菲佐當天在距首都布拉迪斯拉發東北約150公里處的漢德洛瓦鎮的文化中心演講,當演講結束走出會場時,現場有多聲槍響,菲佐腹部、胳膊和腿部中槍。

向菲佐開槍的是一名71歲的男子,被當場逮捕。由於去布拉迪斯拉發醫院航程較遠,直升機把菲佐送往附近的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斯洛伐克東部城市)進行了緊急手術。

槍擊事件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德國總理朔爾茨、芬蘭總理奧爾波、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均對這起暴力事件表示強烈譴責。

聯合國祕書長髮言人哈克也表示,對菲佐家人和斯洛伐克人民表示聲援。美國總統拜登稱這起事件是“卑鄙”攻擊。

菲佐今年59歲,是斯洛伐克最近20多年來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也是歐洲主張獨立自主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斯洛伐克內政部長透露,“初步信息清楚地表明,這是出於政治動機”。這讓槍擊事件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18年4次出任總理

菲佐出身於斯洛伐克普通家庭,他父親是叉車司機,母親在鞋店工作。他本人是研究刑法學的博士,早年是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黨員。

1992年底捷克斯洛伐克解體,1993年斯洛伐克成爲主權獨立國家,這期間菲佐在斯洛伐克政壇開始崛起。

1992年,他首次當選斯洛伐克國民議會議員。1999年,菲佐創建了斯洛伐克方向黨。該黨在2006年的選舉中獲勝,菲佐首次出任斯洛伐克總理。

在上任後的第一年,菲佐就訪問了中國,他也對美國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反彈道導彈和雷達系統表示強烈反對,並撤出了當時在伊拉克駐紮的斯洛伐克軍隊。

2012年3月,方向黨在提前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獲勝,菲佐第二次出任斯洛伐克總理,這也是菲佐第一次單獨組建政府。

2016年,菲佐第三次出任總理。這次他組成的是多黨聯合執政的政府。但在2018年,斯洛伐克一名記者與其未婚妻在家中遭槍擊身亡事件,引發斯洛伐克政壇動盪,菲佐最終遞交辭呈,宣佈辭去總理職務。

2022年烏克蘭戰事爆發後,當時在野的菲佐嚴厲批評斯洛伐克政府向烏克蘭提供S-300防空導彈和米格29戰鬥機。斯洛伐克是歐盟第一個向烏克蘭支援S-300的國家,還貢獻了本國一半的米格戰機。

2023年,方向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菲佐在18年裏第4次出任斯洛伐克總理。他明確表示,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將停止軍援以及對俄羅斯的制裁。

菲佐的從政經歷顯示,他具有不同於多數歐盟親美政客的鮮明政治立場和政治風格。他有一句金句尤其令人難以忘記:“戰爭總是來自西方。”

嫌犯曾出版多部詩集

據斯洛伐克媒體報道,現場被捕的槍擊嫌犯,事發時先是對菲佐大喊大叫,吸引菲佐走近。當菲佐過來與他握手時,該男子立刻開槍。

報道稱,槍擊嫌犯曾經出版過多部詩集,是個文學愛好者。但他2016年曾在一傢俬人保安公司工作,這一經歷或許讓他獲得了合法持槍的資格。

事件發生後,當地網站採訪到了嫌犯的兒子。對方承認,他父親不是菲佐的支持者,在去年斯洛伐克選舉中沒有投票給菲佐。但是,他從來沒有聽到過他父親要襲擊或刺殺政客的言語,他父親也沒有心理疾病。對於槍擊事件,他完全不知道他父親的意圖和計劃是什麼。

網上有聲音猜測,菲佐遇刺或許與斯洛伐克社會近幾年越來越嚴重的政治極化不無關聯。斯洛伐克近年來政府頻繁更迭,各政治力量在反腐、非法移民、對美和對俄政策、政教分離等方面爭吵不休,這種分裂也傳導到了民衆當中。

堅持本土傳統的一方指責親西方的一方是“自由法西斯主義者”,吸納新納粹分子。親西方的一方則指責前者親俄。政治分裂導致斯洛伐克近年仇恨言論、暴力事件不斷髮生。

還有人懷疑菲佐遇刺背後有政治陰謀。到底是隨機行兇,還是有陰謀藏在幕後,目前尚得不出結論。該案現已交由斯洛伐克刑事調查局調查,真相如何還待今後揭曉。

菲佐何以成爲政壇常青樹

斯洛伐克是一個人口只有500多萬的小國,但菲佐自去年第4次出任總理後,就格外受輿論關注。

這一方面是因爲在俄烏衝突等重大國際事務上,菲佐秉持明確的獨立自主外交立場,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一樣,菲佐的立場在歐盟國家政客羣中難能可貴。

另一方面,菲佐在斯洛伐克政壇再度崛起,也被認爲是美國精心構建的“價值觀聯盟”破裂的象徵。實際上,在不久前聯合國大會就巴勒斯坦建國的投票中,這一趨勢也有所體現。分析一下投票國家的立場就可以發現,美國的多數“盟友”,特別是在所謂“印太地區”的盟友,多“跳船”贊成巴勒斯坦建國。美國盟友在巴以衝突上的分歧爭論,在俄烏衝突上也越來越多顯現。

媒體通常更關注菲佐的外交立場。但菲佐之所以能成爲斯洛伐克政壇的常青樹,也與他能提出符合本國民衆利益的政策主張有關。

希望菲佐渡過此次劫難,在今後繼續爲提升中斯關係、爲歐盟迴歸務實外交發揮更大作用。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