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李棟

當前,全國即將進入“三夏”大忙時節。作爲夏糧主要作物的小麥,產量佔夏糧總產量九成以上。眼下,西南地區小麥進入收穫期,黃淮海主產區小麥進入灌漿期。主產區各級各部門層層壓實責任,爲應對極端天氣加大指導服務力度,爲夏糧豐收築牢“防風牆”。

5月14日20時至5月15日8時,受較強冷空氣疊加強對流影響,河南省淮河以北出現大範圍強風天氣,導致部分小麥出現倒伏狀況。

強風因何而起?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徐文明表示,此次風力較強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前期氣溫較高,有較強的不穩定能量,14日該省最高氣溫普遍爲32℃到35℃;另一方面高空冷槽引導強冷空氣南下,地面冷鋒快速南壓,在河南造成大風並觸發對流,冷空氣大風和強對流大風疊加導致風力較強。

在安陽市內黃縣,90餘萬畝小麥已進入灌漿中後期,也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期。“一場強風,讓即將收穫的小麥出現倒伏,得趕緊問問專家的補救措施。”像小麥種植戶田文學一樣,當地多數種糧農民及時向技術員“取經”求教。

“小麥倒伏不要盲目扶起,容易把小麥根系折斷造成死亡。”這幾天,在二安鎮的高標準小麥種植示範區,內黃縣農業農村局特聘技術員、高級農藝師楊廣軍忙着向種植戶教授小麥倒伏應對措施,“用無人機抓緊時間噴灑葉面營養液加快灌漿速度,可防止病害的發生,促進籽粒飽滿。”

“接下來,會持續加強小麥後期田間管理,指導農戶合理調控肥水,澆好灌漿水,促進小麥充分灌漿,切實做到‘夏糧不到手,指導服務不放鬆’。”內黃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爲切實做好小麥倒伏應對補救工作,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第一時間發佈《關於小麥倒伏應對補救的技術指導意見》,指導農戶科學應對,確保收穫質量。

“近期河南省乾熱風風險等級仍然較高,建議繼續做好‘一噴三防’和災害防範。同時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氣象災害風險預警信息,適時收穫。”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餘衛東提醒。

同時,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查看小麥大風過後生長情況。專家介紹,大風不僅可能使小麥植株倒伏,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吸收,更可能直接導致灌漿過程受阻,進而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此次倒伏小麥呈點片狀,目前離小麥成熟還有一定時間,小麥可以利用自身生長向上性,恢復生長。”專家說,未來幾天天氣以晴好爲主,不會對小麥生長產生更大影響。

4月份,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洪澇災害可能要重於乾旱,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農業農村部已會同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和技術方案,做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適時派出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深入主產區和重災區,指導落實防災減災關鍵技術措施。特別是加快建設區域農業應急救災中心,配強救災機具裝備,建強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提升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潘文博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