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嘉興5月16日電(胡豐盛 黃彥君 陳逸嘉 錢超)“林光,走了!”5月16日一大早,在浙江省海寧市硤石街道軍民村,劍禾農業的負責人宋劍松吆喝着他兒子宋林光,往油菜花田裏趕去,“現在是油菜生長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油菜的純度……”他說。

這一老一小兩代人,是遠近聞名的油菜“父子兵”。

20世紀90年代,宋劍松從事油菜籽收購工作,但他發現各地種植的油菜籽,產量忽高忽低,品質參差不齊,純度更是無法保障。於是,宋劍松成立了海寧市林源油菜籽專業合作社,承包200畝土地自己種植油菜。2012年,宋劍鬆開始培育油菜制繁種,如今,他的油菜種植面積已經從200畝增加到了3200多畝,品種高達16個,其中的“浙油雜1403”更是蟬聯“浙江農業之最”,商品油菜籽供應量佔浙江省70%以上。

父子兩代人行走在油菜花田間 海寧市委統戰部供圖

2022年,海寧市委統戰部開始引導他們探索共富之路,劍禾農業在軍民村千畝良田建設“共富工坊”,探索“耕地流轉、農民返聘、服務崗位、技術幫扶、抱團發展、困難羣體幫扶”等共富措施。連成片的良田讓附近的村民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吸納周邊剩餘勞動力160餘人就業,人均月增收2000餘元。

宋劍松的這份鄉土情也影響着他的兒子宋林光,2021年,嘉興農科院實習結束後,宋林光選擇返鄉投入培育油菜制繁種,成了一名農創客。打開他的後備箱,裏面隨處可見的泥土以及農具讓人動容,“這是我必不可少的‘武器’。”宋林光笑呵呵地說。

作爲Z世代新農人,宋林光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村位於長三角地區的沖積平原上,土壤屬於黏土,油菜種植困難,科學種田更加重要。”說起油菜種植,今年25歲的宋林光儼然像個“老農民”,頭頭是道。

他說,在鏈接資源、校村合作,邀請專家開展農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自己還組建了一個無人機小團隊,成員不只有當地的農民,還有青年大學生,最小的才19歲。“他們都熟悉現代的節水灌溉系統,還都是操作無人機的能手,大大提高作業效率。”宋林光說,對於未來,他計劃着帶領團隊做大做強育種基地,爲產業發展服務,爲村民造福。

“如今海寧湧現了一批新生代的企業家,傳承老一輩精神,創新學習新時代知識,以鄉村振興帶動共同富裕紮實推進。”海寧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當地立足自身特色,把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深耕新生代企業家“青藍接力”工程,不斷擦亮“新生代雙傳承”品牌。(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