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6日電(邵萌)你刷到過這樣的視頻嗎?

快樂拍手的happy貓、靈活跳舞的奶牛貓、自帶“啊”語音的疑問貓......小貓動圖搭配“領導終於把官方號交給我了”等文字和魔性的音樂,演繹場景感十足的工作小劇場,短時間內席捲各大社媒平臺。

定睛一看,發佈這些視頻的竟是在大衆印象中嚴肅的官方賬號。“官方號最終還是到00後手裏了”隨之登上視頻平臺熱榜。

一些官號頻頻出圈的同時,另一大批政務新媒體賬號卻悄然關停。受訪專家指出,兩種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說明政務新媒體的運營會日益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官方號集體整活出圈。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臺截圖

官方號集體整活出圈

政務新媒體是數字治理的有效載體之一。最近,集體整活、玩梗讓一批官方號火速出圈,越來越多政務新媒體掀起創作潮,紛紛發起了貓meme視頻,進行宣傳、科普。

比如,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官號“中國救撈”就在整活之餘在評論區回覆網友海上遇險電話等問題,“湖南禁毒”則用貓meme視頻展現吸毒危害......

所謂貓meme視頻,是利用貓咪梗圖製作的短視頻。創作者只需要先設置一個場景,用不同的小貓動圖通過動作和表情來演繹,配合字幕說明和魔性的音樂,一個貓meme視頻就完成了。

“領導終於把官方號交給我了”“希望還有機會再給大家剪視頻”......年輕化、接地氣的表達收穫了大量點贊。“00後剪輯,90後審覈,80後向70後解釋”的調侃也成爲不少網友欣然接受官方形象轉變的另類表達。

但也有人認爲,這類視頻吸引的流量很難長久,也讓政務新媒體失去了應有的嚴肅與專業性。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告訴中新網,政務新媒體的運營在00後手中活起來和火起來,反映了其在日益聚焦和服務核心目標羣體。他們希望輕鬆活潑的網言網語而不是正襟危坐的法言法語,而政務新媒體也需要順應這些需求帶來的變化。“但並非所有政務新媒體都適合這樣操作,要關注各自的目標羣體和部門屬性。”

多地政務新媒體賬號關停

部分官號頻頻出圈的同時,一大批政務新媒體賬號卻正在悄然關停。

一批基層政務新媒體賬號停用註銷。

中新網梳理發現,4月以來,雲南昆明、湖南長沙、陝西西安、江蘇張家港等地一大批基層政務新媒體賬號宣佈停用註銷,也有政務類App宣告下線。

其中,一部分單位將相關信息、公示、公告等內容轉移至當地其他政務新媒體賬號發佈。例如,昆明市五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將工作有關信息轉移至五華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佈;“雨花市場監管”微信公衆號內容將通過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佈。

也有一部分賬號註銷後,保留該單位其他賬號的發佈功能。例如,南京市江寧區城市管理局稱該局微博啓動註銷後,相關信息及服務事項可繼續在“江寧城管”微信公衆號查詢。

在馬亮看來,一批政務新媒體關停與00後運營的政務新媒體火起來,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說明政務新媒體的運營會日益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關停的往往是“殭屍”、停更的政務新媒體,它們無法正常運行,也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關停是早晚的事情,這也有助於減輕基層負擔,減少“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從相互“搬運”到需求導向

馬亮指出,政務新媒體賬號運營呈現的特點是千篇一律,卻少有特色,相互“搬運”的情況突出,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不少賬號形式化、“殭屍”化明顯,既浪費人力物力,也影響政府形象。

“現在很多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會開通賬號,甚至會爲了一件事而開通一個賬號。因爲政府網站僅限於縣級以上政府部門開通,所以不少基層單位轉而通過政務新媒體發聲。”馬亮稱。

然而,不少基層單位需要開通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個平臺的賬號,也使他們精力分散,顧此失彼。因爲條條框框限制或缺乏專業運營人員而低效乃至無效運行,加之各類考覈參差不齊,基層應接不暇,出現政務新媒體湊數、求贊等形式主義問題,使政務新媒體本應發揮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發揮,反而帶來負面影響。

他認爲,未來政務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是更加聚焦、錯落有致和需求導向。能夠集中關注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推送解讀,從受衆的立場和需求出發,而非千篇一律的轉發。各類端口渠道平臺應有明確分工,形成政務新媒體矩陣。更加註重原創內容,更加接近本地實際,體現地方特色。(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