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科財經

  “寶能系”前海財險長期償付能力不達標,再度陷入虧損,多位股東自身難保陷入債務危機

據最新一期償付能力報告披露, 新疆前海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仍爲C類,公司已連續八個季度償付能力不達標。今年一季度,前海財險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124.15%。前海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亦提及,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爲在現有業務規模和經營情況下資本佔用較高。未來,如果公司業務快速增長、投資資產擴大和調整配置及應收賬款賬期發展帶來的最低資本增加,可能會面臨償付能力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業務經營方面,今年一季度,前海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爲132.42%,遠超100%。其中,綜合費用率、 綜合賠付率分別爲47.03%、 85.39%。去年四季度,前海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高達155.76%、其中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分別爲59.92%、95.84%。前海財險2023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險種分別是機動車輛保險、責任險、其他保險、意外險、家庭財產險,除其他保險外,餘下四個險種均處於承保虧損狀態,合計虧損金額達1.87億元。

償付能力不達標

2022年一季度,前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由上季度的B類下調至C類。此後,前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連續八個季度維持在C類。前海財險在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曾提及,報告期內,監管指出公司主要風險在於戰略風險、公司治理風險、可資本化風險等。

今年一季度,前海財險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24.15%。前海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爲,在現有業務規模和經營情況下資本佔用較高。未來,如果公司業務快速增長、投資資產擴大和調整配置及應收賬款賬期發展帶來的最低資本增加,可能會面臨償付能力進一步下降的風險。前海財險亦在2023年年度報告中表示,2023年四季度,公司綜合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111.26%,較2022年末同比下降12.16個百分點。償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是由於承保利潤虧損導致實際資本的消耗。

對此,前海財險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2022年2月,監管部門對風險綜合評級標準進行了修訂,減少非量化指標,加大量化指標比重,尤爲重要是評分標準發生了重大改變,由以前的滿足條件即得分變爲按照指標的行業排名得分。受新規影響,前海財險2022年一季度起風險綜合評級從B類下降爲C類。2023年四季度,公司風險綜合評級依然爲C類,但是得分爲60.9528 分,滿足風險綜合評級評價結果爲B類的初步條件。2024年一季度,前海財險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提升至124.15%,該指標的穩步上升也將對風險綜合評級的可資本化風險評分產生積極的影響,公司有望在2024年將風險綜合評級結果提升至B類。

隨着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陷入非標違約、債券展期以及被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前海財險作爲“寶能系”險企之一,其股權結構亦面臨凍結風險。截至今年一季度,前海財險共有五位股東,其中三位股東的股權處於被凍結狀態。鉅盛華、深圳建業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建業”)、深圳市深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凍結比例分別爲20%、20%、17.2%。

對此,前海財險亦向記者表示,爲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公司將積極推進戰略投資者引進工作。針對部分股權被凍結事宜,公司一方面與股東保持緊密溝通,密切關注後續進展,並按規定及時向監管機構報告;另一方面,公司將做好風險隔離,確保公司穩健運行,維護好公司、股東、保險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

今年4月22日,前海財險披露的重大關聯交易報告顯示,公司股東及其相關方(包括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237個公司,以下簡稱“投保人”)因其流動性問題,短期內無法足額繳納拖欠前海財險的保費,故制訂了股東及其相關方合計應收保費1.28億元的重組方案。投保人、深圳建業及前海財險簽訂《債務轉移協議》,約定投保人的應付保費1.28億元通過債務重組方式轉移至深圳建業,深圳建業在約定期限內履行債務償還義務。深圳建業、廣西寶匯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寶匯”)及前海財險簽訂《債務轉移協議》,約定將1.28億元債務轉移至廣西寶匯,廣西寶匯在約定期限內履行債務償還義務。廣西寶匯作爲新債務人,提供與上述債務同等金額的商鋪資產進行抵債,簽署債務抵消協議,完成重組。

2023年重大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公告披露,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鉅盛華、深圳建業等八家公司投保人與揚州市寶能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州寶能”)及前海財險於2023年12月5日簽訂了《債務轉移協議》,約定投保人的應付保費0.97億元通過債務重組方式轉移至揚州寶能名下,揚州寶能作爲新債務人在約定期限(1年)內履行債務償還義務。企查查官網顯示,揚州寶能亦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達8.65億元。

針對公司股東及相關方欠付保費的歷史問題,前海財險向記者表示,經過2023年四季度與2024年上半年的兩次應收保費重組,該問題已基本解決。其中,2023年四季度轉移至揚州寶能的0.97億元債務,已由其提供同等價值的房產抵押作爲償還擔保,抵押登記手續已全部完成,公司目前正在通過多渠道追償,最終確保公司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今年一季度,前海財險保險業務收入、淨利潤分別爲3.68億元、-462.54萬元。2023年,前海財險保險業務收入、淨利潤分別爲15.64億元、-0.89億元,由盈轉虧。近年來,前海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呈波動下降趨勢,淨利潤則多處於虧損狀態。

對於業績虧損問題,前海財險亦向記者表示將積極尋求業務轉型發展,通過業務模式創新和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積極拓展優質業務和提供保險服務:一是推動機構業務發展轉型,實現銷售隊伍產能提升;二是明確差異化、精細化運營,針對當地市場制定不同業務發展策略,根據市場情況靈活及時調整覈保、費用及理賠政策;三是進一步夯實理賠基礎建設,區分線上集中化管理及差異化線下作業,提升理賠專業水平和整體客戶服務質量。此外,在資金運用方面,公司將在整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繼續堅持穩健的投資策略,實現穩定的投資收益。

綜合成本率高企

今年一季度,前海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爲132.42%,遠超100%。其中,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分別爲47.03%、85.39%。去年四季度,前海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高達155.76%、其中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分別爲59.92%、95.84%。去年一至三季度,前海財險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爲101.39%、104.72%、120.18%。

對於造成綜合成本率較高的原因,前海財險向記者表示,由於公司目前償付能力承壓,公司通過簽署再保險分出合約的方式來緩解償付能力的資本金壓力,而該分出操作導致了公司再保後已賺保費的下降幅度較大,因此在同樣的承保虧損程度下,再保後綜合成本率將明顯高於再保前率值;實際上,公司去年四季度末的再保前綜合成本率爲110.3%,今年一季度的再保前綜合成本率爲108.71%,再保前指標逐步好轉,且異常程度明顯低於再保後。另外,綜合成本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綜合賠付率偏高,剔除再保分出的影響後,公司去年在車險、責任險、意外險等主要險種的業務品質有待提升,導致其賠付較高。

前海財險亦在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五起重大賠付事項, 出險險種均爲僱主責任保險,出險經過主要爲交通事故,合計未決金額爲520.5萬元。此外,前海財險還披露了三起已經判決執行的重大訴訟事項,案由均爲保險合同糾紛,判決金額合計304.25萬元;三起未決訴訟的估損金額合計589.8萬元。

前海財險較高的綜合成本率在一定程度亦反映出其承保端面臨虧損壓力。前海財險2023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險種分別是機動車輛保險、責任險、其他保險、意外險、家庭財產險,這五個險種合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佔公司2023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的94%。具體來看,機動車輛保險、責任險、其他保險、意外險、家庭財產險的承保利潤分別爲-0.17億元、-1.24億元、0.54億元、-0.4億元、-0.06億元。除其他保險外,餘下四個險種均處於承保虧損狀態,合計虧損金額達1.87億元。

未來,前海財險又將採取哪些措施應對承保端虧損?前海財險向記者表示,公司一方面是把好入口關,嚴控業務品質。一是全面梳理歷史互聯網業務,對重點項目的承保理賠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與合作平臺加強溝通、優化承保條件,商定合作規則鎖定長期利潤;二是承保業務全面回頭看,細化分析維度,對虧損板塊及時調整市場政策與承保條件,確保每個板塊都有邊際貢獻,對於無法改善的業務及時中止;三是繼續加強差異化管理,管理能力強的機構適度放權,管理能力弱的機構加強幫扶,明確標準件非標準件的界限,把標準件做精做細、非標件做出特色;四是落實動態管控,及時跟蹤重點項目和合作渠道的整體經營情況,出現異常波動及時跟進分析並調整相關政策,盈利情況出現惡化的及時停止合作。

前海財險還表示,“另一方面是守好理賠端,杜絕跑冒滴漏。一是加強理賠隊伍建設,以降賠減損爲主旨;二是推進降賠減損體系建設;三是強化承保理賠聯動,從出險點分析轉化到面分析,反看業務各板塊的風險反饋前端,從源頭遏制低品質業務的入口”。

今年3月,前海財險發佈公告稱,經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表決通過,並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覈准,由李功霓擔任公司總經理。此前,總經理職位近兩年半時間處於空缺。2022年8月,中國寶能公衆號發佈聲明稱,黃煒因個人原因正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黃煒仍擔任前海財險董事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