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曜華

超長期特別國債真的來了!5月17日即將發行第一期,據財政部公告,即將發行的該期特別國債爲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規模400億。根據發行安排,此次於5月17日上午10:35至11:35發行的30年期特別國債將進行競爭性招標,招標結束至2024年5月20日將進行分銷,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5月16日,記者多方瞭解,部分銀行明確表示此次30年期特別國債將在5月20日開放購買。

“普通個人若參與,最好持有到期,否則不建議”

此次發行的30年期特別國債發行利率尚未確定。有分析師告訴記者,超長期國債利率通常在對應期限國債二級市場利率基礎上加10-15個基點。5月16日,30年期特別國債收益率2.55%,若參考該收益率預計30年期特別國債發行利率可能在2.65%-2.7%。

發行方式上,有別於普通國債以市場化公開發行爲主,特別國債分爲定向發行和市場化公開發行兩種。若定向發行則普通投資者不能參與,市場化公開發行則普通投資者可參與。從公開信息來看,5月17號開始發行的30年期首期特別國債公開發行的可能性較大,國債類別可能爲記賬式國債。

記者諮詢了多家銀行,部分銀行客戶經理稱,此次發行的30年期特別國債可在5月20日通過銀行購買,“已跟總行確認,5月20號上午10點會開放購買。”招行一位客戶經理稱。也有的銀行客戶經理表示尚未接到通知,建議關注銀行網站和公衆號公告。

不過對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購買30年期特別國債後若不能堅持持有到期,可能面臨利率風險。

一位銀行人士向記者展示了其行內測算數據, 30年債券,假設久期爲20年,收益率變化對債券估值影響如下:1.假設收益率上行約1個基點(bp),債券估值下跌約0.2元,此時賣出,債券賣出價爲99.8元,虧損0.2元。2.收益率上行約5個基點(bp),債券估值下跌約1元,此時賣出,債券賣出價爲99元,虧損1元。

銀行客戶經理建議,對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若參與投資,最好能堅定持有到期,否則不建議認購或買入。

鉅額發行對市場衝擊有限

按照發行計劃,今年5月-11月將完成1萬億特別國債的發行。萬億特別國債發行將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多數市場分析師認爲,此次特別國債發行市場已有充分預期,並且此次發行節奏拉長,減少了對市場的集中衝擊。

按照財政部公佈的發行安排,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在今年5-11月份發行,共發行22次,平均每次發行規模約455億,其中30年期今年內發行12次,20年期今年內發行7次,50年期發行3次。

整體而言,大部分分析師認爲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對債市衝擊不大。“此前重要會議多次提及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市場對此已有充分的預期,預計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對市場衝擊不大。” 某券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我們以平均每次455億來進行估算,5-11月單月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處於900-1800億左右;此外,從絕對規模來看,政府債(國債淨融資+新增一般債+新增專項債)預計將於5月、8月、11月放量,單月合計發行規模或超萬億,而從同比增量來看,5月、7月或較高,預計分別同比多增0.78萬億、0.66萬億。”長江證券研報分析認爲,此次特別國債平滑發行、節奏拉長,減弱了對流動性的集中衝擊,相應地,央行降準配合的必要性也隨之下降,轉向MLF超額續作的概率反而加大。但考慮到部分月份的政府債供給規模或超萬億,也不排除央行降準或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購買的可能性。

浙商證券研報也認爲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帶來的供給衝擊可控,“首先,一般國債發行減少,超長期國債總供給較往年均值僅新增7749億,低於預期。其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較爲分散,供給衝擊可控。以月度來看,供給集中在6-10月,其中6、8、10月爲超長期國債供給高峯,與7月繳稅期基本錯峯,但10月30年國債發行與銀行走款同日,或需關注流動性壓力。”

5月13日,財政部網站披露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後,當日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5月14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下行。銀河證券研報認爲,主因一是發行計劃顯示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後續供給節奏較市場預期更緩,供給壓力有限;二是週末公佈的金融數據大幅不及預期,信貸需求修復較弱反映基本面緩步修復的底層邏輯未有反轉,資產荒邏輯將繼續演繹。

當前的資產荒背景也爲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提供更有利的環境,“今年30年期限、50年期等超長期國債利率不是下降了很多嘛,所以可能趁這個時候儘量髮長期的(國債)。同時也可以調控一下,緩解一下資產荒壓力,別讓債市利差收這麼窄。”上述分析師認爲。

今年超長期國債一度上演火熱行情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今年以來新發行國債數量爲65只,其中發行期限在10年(不含)以上的有5只,期限以30年期爲主,單隻超長期國債發行規模在230億-280億,頗受資金追捧,全場倍數在2.8倍-5倍之間。

超長期國債的購買主力通常爲有長期配置需求的險資,資管機構、銀行和券商的自營資金等機構資金也會購買。今年2月以來,中小銀行特別是農商行對於30年國債的買入力量較強,引發市場關注。“資產荒”背景下,合適的投資標的匱乏使得機構配置熱情下債市上演了中長期利率債的火熱行情。

4月央行多次提示長期利率風險後中長期國債出現了回調,“市場預期30年國債收益率2.5%以上或是其合意位置。”瑞達期貨研報分析認爲。

歷史上特別國債發行過3次(不含到期後續發),1998年,爲緩解有四大行資本充足率較低等問題,財政部向四大行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以提升四大行資本充足率,期限30年,發行方式爲向四大行定向發行;2007年,爲抑制貨幣流動性過剩,並提高外匯儲備資產收益,2007年,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爲註冊資本金成立中投公司,其中定向發行1.35萬億元,剩餘的2000億元爲公開發行;2020年,爲應對疫情衝擊,財政部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於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以及補充地方財政。發行方式爲分4期公開發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