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跌至0.09元/股的保力新今日(5月16日)雖放量實現了20cm漲停,但也無法擺脫面值退市窘境。5月16日晚間,*ST保力發佈公告稱,截至5月16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已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自5月17日開市起停牌。

事實上,*ST保力在5月14日收盤後就已鎖定退市。當時*ST保力發佈公告稱,截至5月14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十八個交易日低於1元,即使後續兩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5月15日收盤價更是跌至0.09元/股,成爲A股史上首隻股價低於1毛錢的個股。

昔日鋰電牛股鎖定退市讓*ST保力的股東“踩雷”。據公司一季報披露,截至3月31日,*ST保力的股東戶數爲11.89萬。記者注意到,*ST保力走上退市路除了自身經營問題外,還與其控股股東常德新中喆無力支付業績補償款有一定關係。截至5月15日,常德新中喆僅向公司履行了8200萬元的現金補償義務,尚有逾7億元未補償。

昔日鋰電牛股鎖定面值退市

因觸發“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的退市紅線,*ST保力已鎖定面值退市。

由於2023年經營業績表現不佳,*ST保力出現“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或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情形。因此,公司股票自4月29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保力新”變更爲“*ST保力”。

需要指出的是,*ST保力在年報披露前便走上面值退市之路。回顧來看,*ST保力股價自4月15日收盤起開始低於1元,當日收盤報0.94元/股。隨後*ST保力便開啓“狂瀉”模式,公司股價自4月15日至5月16日的20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達到89.72%,股價始終徘徊在1元下方。其中,5月15日收盤價更是跌至0.09元/股,成爲A股史上首隻股價低於1毛錢的個股。

事實上,*ST保力在連續第十八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時就已鎖定退市。當時*ST保力發佈公告稱,截至5月14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十八個交易日低於1元,即使後續兩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作爲曾經的鋰電牛股,*ST保力的退市令人唏噓。資料顯示,*ST保力前身是堅瑞消防,公司2010年在創業板掛牌。2016年,堅瑞消防以6倍估值的超高溢價52億元,成功收購沃特瑪進入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彼時,沃特瑪還是國內新能源電池巨頭,是國內較早一批開展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並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批量應用的企業之一。

收購沃特瑪後,趕上新能源汽車行業東風的*ST保力實現了業績暴增。2016年,公司實現盈利4.25億元,同比增長超11.03倍。然而好景不長,彼時風光無限的沃特瑪很快便因盲目擴張深陷債務泥潭。在2016年短暫大幅盈利後,*ST保力連續出現虧損,2017年、2018年淨利潤均虧損超過36億元。

實控人變更仍未能挽回敗局

由於沃特瑪的迅速隕落,彼時高溢價收購最終給*ST保力帶來重重風險。這筆投資除導致上市公司鉅額虧損外,更引發了*ST保力的債務危機。2019年底,彼時還叫做堅瑞沃能的*ST保力進入破產重整。隨後,公司嘗試通過債務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開展自救工作。

2020年上半年,公司完成破產重整,引入戰投常德新中喆。沃特瑪被剝離上市公司體系,常德新中喆實控人高保清成爲公司新實控人,公司也更名爲保力新。

在引入新老闆後,*ST保力的業務也從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逐步拓展到新能源船舶、儲能等領域,產品包括磷酸鐵鋰系列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組等。

本以爲常德新中喆敢接盤“燙手山芋”肯定有“高招”,但之後*ST保力經營業績並未見好轉。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ST保力連續4年虧損,合計虧損接近6.8億元。

進一步來看,常德新中喆的入主不僅未幫助公司“解困”,還因業績補償違約問題被公開譴責。

具體來看,常德新中喆在*ST保力重整期間曾承諾,其作爲重整後公司主要股東以及公司所在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經濟環境均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的前提下,通過包括但不限於改善生產經營、注入其他經營資產等各類方式,自2020年至2022年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合計不低於3億元。若因常德新中喆原因導致上述承諾未實現的,其應當在公司2022年度報告披露後三個月內以現金方式向公司補足。

根據公司經審計的2020年至2022年三年財務報告,公司扣非後的淨利潤爲-5.28億元。據此計算,公司認爲業績承諾人常德新中喆業績補償金額約爲8.28億元。然而,截至目前,公司拿到的補償款共計8200萬元。爲此,深交所在今年2月對常德新中喆給予公開譴責處分。

此外,*ST保力還曾上演“宮鬥劇”。回溯來看,*ST保力原實控人、董事長郭鴻寶認爲現任董事長高保清未能有效化解公司的經營困難及風險,提議免去高保清的董事職務以及選舉姚進峯擔任董事。不過這場鬧劇最終草草收場,高保清的職務未發生變動,郭鴻寶及其舉薦人也未能進入公司董事職務名單。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