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收割机正在农田里粉碎油菜秸秆。

油菜收割机正在农田里粉碎油菜秸秆。

粉碎的油菜秸秆还田后用作肥田。

当前正值农忙时节,农户忙着收割油菜、播种中稻。衡阳县各地在确保油菜颗粒归仓的同时,大力推广油菜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既防止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又能肥田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5月13日,记者在衡阳县库宗桥镇联胜村看到,一台配有粉碎设备的油菜收割机在地里穿梭,将成堆的油菜杆一一“吞”下、粉碎成末,均匀地抛洒到田地里,用作肥田。

库宗桥镇是油菜种植大镇,通过“稻油轮作”的模式,种植油菜4万多亩,其中绝大部分由大户种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并能同步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但一些传统种植油菜的农户主要通过人工收割,油菜秸秆处理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以往,不少农户将油菜在田里收割脱籽后,就把油菜杆堆放在田间地头,等晒干后再点火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容易引发火灾。

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攻坚战。今年,库宗桥镇提前安排部署,根据全镇实际情况,租用了6台具有粉碎功能的油菜收割机,免费为油菜种植散户提供秸秆粉碎还田服务,为种植户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减轻了秸秆禁烧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全镇秸秆还田率达95%以上。

衡阳县常年种植油菜70万亩,总产量达8万吨以上。近几年,该县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并持续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