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兒子登基,短短十個月就坐穩“有史以來最萌胖子皇帝之一”之位,被後世尊爲一代明君,是明朝惟一享有“仁”字號廟號——明仁宗朱高熾。根據史籍記載,明仁宗朱高熾面貌平、資格平、腿腳不靈、從未上陣、只有體重遠超其弟朱高煦等人,那他到底以何種技藝得以彪炳史冊呢?想必,唯有他,才解明朝四難。

大智若愚的朱高熾是胸懷天下的太子爺

大家都知道朱高熾貴爲皇上朱棣嫡長子,但他並沒有遺傳朱棣一身驍勇,從造型上看朱高熾看起來略顯笨重、氣虛身體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的舉凡也因爲“腿腳不便”而沒有上過一場戰場。讀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朱棣除朱高熾外,還另有一子——朱高煦。

小時候朱高煦因淘氣犯了錯,受到媽媽的處罰,弟弟朱高熾看到後馬上替哥哥說情,但淘氣的朱高煦在媽媽鞭笞下不但不後悔,更對爲他“說情”的弟弟惡語相向了,他覺得朱高熾只是在老人面前惺惺作態而已,完全沒有真正在意過自己;不但如此,朱高煦也非常好鬥,有一次他和朱高熾舉行比武,朱高煦不考慮弟弟身體狀況就把他猛踢了一腳,很不給弟弟留情面。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相比較其弟朱高熾仁義爲先、忠厚老實而言,朱高煦好鬥、好權柄似乎更加合乎做太子這個準則,所以最初朱棣對朱高煦比較偏愛。

而朱高熾忠厚老實、仁厚有爲、胸懷天下的品格卻贏得目光較爲獨特的朱元璋垂青。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非常看重長孫朱高熾,甚至與朱標稱讚朱高熾學識淵博具有君子氣度,而且生性忠厚老實、爲人正直、好守信用、治國安邦。並寄希望於朱標必須重視朱高熾,認爲擁有朱高熾就能穩定大明江山,而且之後發生的系列事件都證實朱元璋對於朱高熾有着正確的判斷。

儘管有着朱元璋這樣強硬的“後臺”,並且居於儲位多年,執政經驗豐富,深得大臣以及百姓之心,朱高熾卻依然不受父親朱棣的寵愛,尤其是對於登基這件事,朱棣顯得猶豫了一下,想要有個好辦法,而此時朱高熾之子朱瞻基卻順利地幫了他。

儘管對兒子有看法,但朱棣對朱高熾之子朱瞻基卻是十分喜愛,朱瞻基有勇有謀,因爲朱瞻基的原因,朱棣最終將權力交付於朱高熾之手,從此,朱高熾一心想爲人民服務,從此開始了他彪炳史冊的“皇位”生涯。

朱高熾承前啓後,誰也不能望其項背

“爲皇帝十月,監國家二十餘年”。世人只知朱高熾從朱棣那裏接過重任之後,在王位上只有十個月的時間,但遺漏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朱高熾已經監國二十多年,朱棣當政期間對國事一直親歷其境,多次御駕出征,朱棣未到京城的日子,朱高熾理所當然地承擔了“一國之君”重任。

明成祖朱棣御駕親征時,朱高熾就知道守北平局是多麼重要,那時北平局一帶的軍隊把老弱婦孺都加起來不過萬人,但朱高熾還是能安定北平局內部人心,衆志成城主動守城,戰鬥中,僅僅依靠“仁義”還不夠,朱高熾自有大智若愚,看着“軍事高手”李景隆率兵進攻北平局,人手不足,朱高熾卻選擇在城牆上潑清水,如此操作再加上天寒地凍,讓城牆很快凍結,此舉成功牽制住敵人前進腳步。

朱高熾不但監國有方,而且還成功地培養出一批批大明的賢才志士。朱高熾一直廣納諫言,據說朝中的人要八面玲瓏,當我們處理本職工作時,也就是要處理和“掌權者”之間的關係。

當時朝中許多大臣即使有和皇帝不一樣的意見,或認識到皇帝的失誤,也一直不敢說出來,朱高熾認識到這一問題以後,當即作出糾正方法,他特地給大臣們下命令是爲了,朝中大臣們有勇有謀地進諫,建立朝中清風。

此外他還很重視爲官者本身的才幹,對那些有才幹、深受人民喜愛的官吏,朱高熾總是給他們以很高的地位,但朱高熾也有着非常寬廣的視野,當自己正式登基之後,朱高熾便開始給官場注入新鮮血液,他聲稱年事已高的大臣需要“退隱”才能給更多年輕有爲、抱着失敗希望的有志之士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當然,從朝中“隱退”之後的臣下,也得到朱高熾的優待,如此爲民爲臣之君,可謂千古無二。

不但如此,朱高熾監國時還能對前方參戰軍隊,進行有力後勤補給,朱棣能安心出征漠北也是得益於朱高熾坐後。

朱高熾:一心想爲大衆,“仁”情爲先

如果說官場是朱高熾統治之下,越來越多地成了國家的有力支撐的話;那麼在民衆身上,朱高熾依舊贏得民心,底層的百姓想要有所作爲向來需要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朱高熾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爲了平民、貧民百姓還可以大展宏圖,朱高熾建立起一個比較公平局公的科舉制度。

過去科舉考試時,南方學子因種種因素,往往能大顯身手,爲公平局,朱高熾對“南六十、北四十人”劃分法則進行了重新界定,使更多來自不同區域、不同風格的學生大顯身手。

面對鳳陽洪水,朱高熾選擇了免除賦稅、大開糧倉救災,開墾無效時他會親身經歷親自爲2000餘名百姓移民異地安置,朱高熾官方登基之後,爲保證稅收合理,朱高熾更常年派員調查民衆生計情況,並藉此制定出合理稅收政策。

靖難鎮守北平局、永樂盛世自有半邊天功、洪熙休養生、宣德子承父志方有仁宣之治一人左右三朝後人冠“仁”於廟號自然不奇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