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差點被宋軍火槍擊斃,可能大家都會認爲那是個笑話:宋軍要是有那麼厲害的火藥武器,又怎麼會被遼國、金國和西夏壓着打?

宋軍打不過遼兵金兵西夏兵,這是史實,但這些史實並不意味着宋軍的武器裝備不行,我們細看宋朝史料,就會發現李逵被火槍打成篩子也不足爲奇,就是被火炮炸成碎片也是可能的,“李逵中槍”並不完全是《殘水滸》憑空捏造,只不是進行了一點點藝術誇張而已。

《殘水滸》中原八十萬禁軍教頭、九紋龍史進的師父王進投奔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後,屢次和西夏苦戰,積功做到兵馬都監,在押送抗遼糧餉的時候,麾下有好幾百“火槍兵”,一陣排子槍把李逵撂倒,要不是武松捨命相救,李逵這個黑炭頭就變成黑篩子了。

差點擊斃李逵的火槍,確實是宋軍制式兵器,《宋史》明確記載了這種火槍和更厲害的火炮威力有多大。

宋朝作爲當時最富裕的王朝,卻不能被稱爲“帝國”,因爲宋高宗趙構建炎南渡後,給金國寫信,很多時候都自稱“國主”而不敢稱“皇帝”。

遼金宋三國鼎立,宋朝向遼國和金國都繳納過“歲幣”,遼金某些皇帝和大臣甚至把宋視爲藩屬,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的妻女都成了任由金國帝王將相隨意支配的戰利品,所以說宋是一個朝代,並不完全準確。

雖然未必準確,但宋朝確實存在,其武器裝備,甚至也堪稱當時世界一流,最早的管型火藥武器就出現在宋朝並裝備軍隊,這在《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志第一百五十·兵十一·器甲之制》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宋朝有石砲也有火箭火炮,同樣在宋史中也有記載,石砲火炮並列,說明火炮發射的不是投石機,發射的也不是石塊。

在《殘水滸》中,本不應在通行版水滸傳中消失的王進再次出現,宋江則是一如既往地不顧大局要劫事關宋朝興亡的抗遼軍餉,但是點將的時候出現了問題——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老部下魯智深拒絕出戰:“灑家不去。灑家說不去就不去!灑家是受種經略提拔的,不劫他軍糧。”

魯智深抗命不從,說話也很暴躁硬氣,原浦東巡檢關勝和汝寧郡都統制呼延灼則跟宋江吳用講道理:“公明哥哥和軍師在此,小將們失律喪師,潛身水泊,原爲公明哥哥有言在先,暫行待罪,等候招安。究竟對國家,不是有什麼寇仇,怎好輕易便反顏去劫軍餉?望公明哥哥和軍師諒察!”

這三位前宋朝軍官都不肯出戰,黑旋風李逵不知死活,被王進一通亂槍撂倒差點丟了性命,最後林沖和史進出現,不顧宋江將令,親自護送王進離開,宋江也只好賣了個順水人情。

林沖魯智深武松史進等人後來都加入種家軍,連盧俊義和吳用也拋棄宋江主動投誠,宋江在逃往金國途中被張叔夜生擒,這些都是後話,與本文關係不大,這裏略過不提,咱們今天的話題,是來聊一聊差點擊斃李逵的火槍是怎樣的兵器,以及這種兵器有多厲害。

我們細看宋史就會發現,差點擊斃李逵的兵器叫“突火槍”:“以鉅竹爲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鉅”字在古文中有鉤子、硬鐵和鋼的意思,突火槍能夠發出聲聞二百多米的巨響(唐宋五尺爲步,步二百四十爲畝,畝百爲頃,一尺摺合現在三十到三十一釐米,百五十步就是二百二十五米左右),說明它肯定不是全由竹筒組成,至少是要有鐵箍的。

差點擊斃李逵的突火槍在宋朝就已經出現,通行版《水滸傳》雖然沒有出現突火槍,但卻描述了轟天雷凌振的火炮有多厲害:“第一是風火炮,第二是金輪炮,第三是子母炮。火炮落時城郭碎,煙雲散處鬼神愁。”

施耐庵曾經當過張士誠的謀士,對宋元火藥武器應該十分了解,元朝宰相脫脫主持編修的《宋史》,他也肯定看過。凌振火炮之威,可能是取材於《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中左武衛將軍馬塈部將婁鈴轄(似乎應該是鈐轄,跟提轄一樣,都是軍職)靜江抗元之戰:“(守軍)鳴角伐鼓,(元軍)諸將以爲(宋軍)出戰也,甲以待。婁乃令所部入擁一火炮然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

同在《宋史·忠義傳》中有記載的“民兵部將”張順,在組建水軍敢死隊的時候,也大規模裝備了火藥武器:“各船置火槍、火炮、熾炭、巨斧、勁弩。”

《金史》也是元朝修的,那裏面也有元軍懼怕金兵火藥武器的記載:“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又飛火槍,注藥以火發之,輒前燒十餘步,人亦不敢近。大兵(元軍)惟畏此二物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