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上博東館觀衆突破一百萬

5月20日起臨時閉館一個多月,6月底重開後預約名額將翻倍

簡工博

“星耀中國”展人氣火爆。 賴鑫琳 攝 本報記者 簡工博

昨天14時許,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高高瘦瘦的李興排隊進入上海博物館東館,旋即被工作人員攔下,他驚喜地發現自己是上博東館試運營以來第一百萬名觀衆。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向他送上“星耀中國”特展的圖錄作爲紀念。

在每天客流總數限定、需提前預約的情況下,到訪觀衆短短3個多月突破百萬,在全球博物館中也不多見。其中,外地觀衆超60%,海外觀衆近10%。李興的到來也意味着正在上博東館舉辦的“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成爲上博首個參觀人數突破百萬的展覽。

破紀錄後,上海這一人氣新興文化地標如何在各方面更進一步?

預約難能緩解嗎

短短3個多月參觀人數即突破百萬,“其實也是預料之中”。褚曉波還記得,1月27日上博東館開放2月2日試運營首日的預約名額,“短短几分鐘就全部約滿了”。不久前,他曾陪同國際頂級博物館的業內人士參觀上博東館,對方驚訝於即使是工作日依然客流湧動,十分羨慕。“只要有高品質的文化內容,肯定能吸引廣大觀衆。”他表示,看到這麼多觀衆喜歡歷史和傳統文化,願意到博物館來參觀感受,“作爲博物館管理者我很受感動”。

上博東館試運營之初,每天開放8000個預約名額,幾乎全被“秒殺”。後續隨着中國古代雕塑館開放,預約量逐漸提升至過萬,春節和五一假期還加開夜場,但預約依然火爆。國際上一些知名博物館並不限流,例如在大英博物館,觀衆可以選擇現場排隊等候。一些業內人士坦言,“國內知名博物館如果不預約,現場將更加擁擠。綜合考量各方需求,通過預約控制客流是必然之道”。

5月20日後,上博東館將進行爲期一個多月的臨時閉館。待6月底重新開放時,上博東館開放的公共空間將達到80%左右,每天的預約名額則提升至2萬人左右,並將根據客流變化動態調整。褚曉波說:“預計到11月,上博東館將全面開放,屆時容納觀衆人數將達到3萬人左右。今年年底,預約難的問題會得到比較大的緩解。”

參觀感受能提升嗎

“上博東館是我到上海打卡的第一個文博場館。”李興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博愛好者,參觀的文博場館不算多;但他對三星堆的文物特別有興趣,“很好奇上博是怎樣選擇和展示這些神祕文物的。”

上博東館展廳裏,李興這樣的“典型非傳統”觀衆不少。在“星耀中國”二樓展廳裏,兩個年輕的觀衆排隊近距離欣賞社交媒體上討論度很高的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然而在看過文物信息後驚覺“這不是三星堆出土的啊?”旁邊有觀衆向兩人釋疑:“這次展覽除了大量三星堆文物,還有不同時期和地區的青銅器,可以對比看三星堆與它們的異同。”

人頭攢動的博物館裏,有人看新奇,有人看門道。“星耀中國”是上博歷史上首個參觀人數超一百萬的特展,半數以上觀衆年齡在35歲以下。有觀衆在社交媒體上懷念過去博物館裏只有資深愛好者的場景,希望“收縮預約名額”。

“如果追求非常好的觀展體驗,觀衆最好控制在3000人以內。”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樣就意味着大量觀衆,特別是新觀衆,沒有機會走進東館。與不少博物館預約按照一天或上下午來計數相比,目前上博東館日常預約已將一天分爲7個時段,分小時預約以分流觀衆。即便如此,“星耀中國”特展依然人氣爆棚。

據介紹,待6月底再次開放將新增9個展廳,屆時將有陶瓷館、印章館、玉器館、貨幣館等常設展廳,考古上海、陶瓷與中外交流等專題展廳以及數字館、古代文明探索宮等互動體驗空間也將開放,同步還將推出主題各異的特別展覽。褚曉波表示:“6月底再開放雖然預約量會在現在基礎上翻一倍,但空間開放多了不止一倍,相信體驗會比現在要好。”

火爆人氣可持續嗎

“你們的觀衆看展覽非常認真。看器物會非常仔細地觀察上面的細節,還會跟同伴討論,他們是真正來看博物館展覽的。”不久前,褚曉波曾和海外頂級博物館的業內人士一起參觀東館,對方對中國觀衆的印象十分深刻,這讓褚曉波感慨:“以前一直羨慕國外老百姓把參觀博物館作爲生活的一部分,那是文明素質的體現;現在看來中國也是這樣,參觀博物館也成爲中國觀衆生活的一部分,這說明中國觀衆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更高了。”

“上博的‘何以中國’系列展覽,三場我都追了,還做了筆記。”上午就走進博物館的何先生說,自己把“何以中國”系列當作“追連續劇一樣來追的展覽”。

觀衆的需求需要文博行業以行動來回應。“星耀中國”策展之時,上博就提出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三星堆、金沙相關展覽”。“這個題材在很多博物館辦過,但我們希望運用全國資源,講清楚古蜀文明的來龍去脈,這是我們策展的初衷。”褚曉波說,“何以中國”第四場展已經在策劃之中,“每推出一場‘何以中國’系列展覽,我們都會集合全國資源,動用上博專業研究力量來策劃。系列展覽有助於形成品牌化,有整體的思考,‘何以中國’將至少在十年時間裏不斷展示中華文明探源的最新成果,通過博物館展覽形式呈現給觀衆”。

東館的未來讓觀衆期待,日前傳出消息的上博北館建設也引發公衆關注。褚曉波介紹,未來人民廣場館定位是“中國看世界的窗口”,東館定位是“世界看中國的窗口”,北館定位則是“考古博物館”。“‘三館一體’格局形成後,相信未來上海博物館可以和更多世界一流博物館展開對話交流,屆時觀衆總量將接近一千萬人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