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霞

近年來,隨着上市公司投資規模擴大及投資品的不斷豐富,公允價值損益對不少公司當期業績影響較大,公允價值損益主要衡量上市公司金融資產或負債等公允價值變動的情況,即交易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異情況。常見的資產類型包括股票、基金、債券、投資性房地產、股權投資等。

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合計增厚當期業績209億元,佔淨利潤比例爲7.27%。但這部分盈利是賬面盈利,因爲股票等資產價格存在較大波動性,因此賬面盈利存在不可持續性,因此也常被稱爲“紙面富貴”。但公允價值損益計入當期利潤表,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不容小視。有些公司依靠當期公允價值盈利使業績扭虧,有些公司受賬面虧損拖累業績出現虧損,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擾動業績超200億元

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共有3539家實體企業(剔除銀行及非銀金融企業)公佈了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數據,合計增厚當期業績209億元,佔淨利潤比例爲7.27%。具體來看,超過六成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爲正值,即有2221家公司實現了賬面浮盈,合計盈利696億元;1258家公司業績因公允價值虧損拖累當期盈利,佔比約爲36%,總計浮虧487億元。

從公允價值損益變動的分佈情況看,賬面浮盈的公司中,有119家公司當期業績受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增厚超過1億元,其中中國石油、洛陽鉬業等公司賬面浮盈超過10億元,對當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賬面浮虧公司中,90家公司賬面虧損超過1億元,陝西煤業、新奧股份等公司當期賬面浮虧超過10億元。

上市公司公允價值損益對當期業績有較大影響。據2023年上市公司年報,9家公司公允價值虧損金額超過當期淨利潤,是當期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如半導體龍頭企業士蘭微2023年虧損3579萬元,主要受當期公允價值損失6.13億元拖累。此外上海貝嶺公允價值賬面損失2.79億元,當期淨利潤虧損6022萬元。光雲科技2023年確認了中融信託逾期損失6300萬元,導致當期虧損1844.69萬元。另有61家公司公允價值損益佔比超過50%,300餘家公司公允價值損益佔利潤比例超過10%。

五大因素

影響公允價值變動

具體來看,影響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的主要有五種類型。

第一,股票投資。上市公司炒股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積極投資二級市場獲取收益,是上市公司常見的提高閒置資金利用效率的方式。但股票交易價格波動較大,受市場大環境和宏觀環境影響較強,因此該部分盈虧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容易給上市公司業績帶來較大波動。例如陝西煤業公允價值虧損46億元,其中股票投資損失爲34.8億元,私募基金投資損失爲12.89億元。翻閱公司年報,公司股票投資標的分別是隆基綠能、鹽湖股份金力永磁、天瑪智控、南網儲能、長江電力。公司持有證券累計變動-18.07億元,即炒股導致賬面累計虧損了18.07億元;投資私募基金累計虧損25.78億元,綜合來看,陝西煤業的證券投資並不成功。中國交建公允價值損失10.48億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虧損7.68億元,主要源於公司持有的40餘隻股票和多隻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交建股票持有數量位居上市公司前列。

第二,非流動性金融資產。該科目反映了上市公司持有超過一年及以上,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例如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權資產,士蘭微即屬於該種情形。士蘭微2023年業績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有的昱能科技、安路科技股票價格下跌。值得一提的是,士蘭微這種情形並非市場分析的炒股導致虧損,因爲其持有的股票並非從二級市場買入,而是在公司上市之前即持有,持有超過一年被劃分爲非流動性金融資產科目。

第三,理財產品投資。上市公司投資理財能有效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資金使用成本。但理財產品價值波動也影響到上市公司業績,存在較大風險。典型如中國移動2023年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爲128.74億元,收益主要來源於銀行理財產品、資產管理計劃及基金,賬面盈利118.93億元,此外,可轉換公司債券、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賬面盈利7.33億元。信託是理財產品的重要類型,但隨着信託產品打破剛兌,風險不斷放大。2023年以來超過20家公司發佈公告預警中融信託逾期風險,上文中也提到光雲科技2023年已確認中融信託逾期損失6300萬元,對當期業績帶來較大影響。

第四,衍生品投資。部分資源型行業上市公司爲了對沖經營風險,會進行一定的衍生品投資,這類投資品的價值波動也計入到當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例如洛陽鉬業2023年公允價值淨收益爲16.8億元,佔當期淨利潤比例高達20.37%。具體來看,對公允價值影響最大的部分是衍生品投資,公告顯示,公司以套期保值爲目的的衍生品投資當期變動損益爲4.23億元。新奧股份公允價值變動虧損14.79億元,虧損來源主要是商品衍生工具投資虧損15.05億元。

第五,房地產投資。投資性房產是公允價值計價的重要項目,近兩年房地產行業低迷,導致多家公司出現投資性房地產損失。如美凱龍2023年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爲8.42億元。金隅集團投資性房產市值不降反升,成爲提振當期業績的主要因素,金隅集團公允價值變動增厚當期業績11.67億元,遠超當期2526.28萬元的利潤水平。當期變動收益主要來源於投資性房產增至收益10.7億元。公司主營的水泥業務面對需求持續萎縮、價格低位下行、效益大幅下滑的行業困境,公允價值波動對當期業績帶來積極影響。

警惕上市公司

調節利潤

上市公司公允價值損益的合理性有待進一步評估,因爲該科目涉及資產類型較多,如包括投資性房地產、股權資產等,由於估值和確認方式的差異,將會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評估,最終對當期淨利潤造成較大影響。知名財稅審專家、資深註冊會計師劉志耕表示,公允價值變動往往是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主要方式之一。公允價值計量的不確定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估值的合理性。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相關資產類型較多,股票基金等資產有交易價格,投資性房產交易價格透明性不足,估值公允性和合理性存疑。

例如ST大集連續三年出現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引起監管層注意。ST大集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虧損11.17億元,2021~2023年該項目虧損分別是16.16億元、8.59億元、11.17億元,原因均爲投資性房產價值減少所致。深交所發問詢函,要求公司按項目列示投資性房地產的詳細情況,說明評估價值的公允性與合理性,損益確認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第二,計算錯誤。上市公司對金融資產收益分配的處理方式不同,導致當期確認的損益存在較大差異,影響當期淨利潤水平。例如ST匯金近期收到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主要原因是公司2021年虛增利潤1524.52萬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多記682.66萬元,影響當期利潤10.04%。造成差異的原因是,ST匯金合夥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對收回本金後的收益未按照約定的比例計入當期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當期利潤虛增682.66萬元。

第三,損益判斷合理性存疑。上市公司公允價值損益確認存在不規範性,容易對業績產生較大影響。例如2023年深交所向安潔科技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確認的評判依據及合理性。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安潔科技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2.3億元,來源是收購對象業績承諾不達標的業績補償。2022年確認公允價值損失8.6億元,原因是該筆2020年確認的業績補償無法收回。交易所認爲,安潔科技在業績補償存在訴訟的情況下,確認損益的合理性存疑。

綜合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公允價值損益確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投資者來說,公允價值波動性較大,容易受到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影響,更應關注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扣非後利潤指標,規避相關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