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嘉興日報

■記者 顧亦來

通訊員 陸麗君 劉維佳

昨天,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廣陳鎮)共建的嘉職院平湖市現代農業產業學院正式簽約並揭牌。

三個月前,平湖農開與平湖技師學院、平湖千瑞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下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學院、技能共富工坊。

此番有着“農業硅谷”之稱的平湖農開再次通過校地企聯動,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新農人”培養需求,以專業緊密對接產業,以團隊深度服務企業,致力於加快“新農人”矩陣培育,實現科技創新與農業產業的深度對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博士教授+鄉土專家

聯手打造

現代農業人才培養新高地

在產業學院揭牌前,來自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走進浙江綠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教學。作爲數字農業工廠,綠跡農業的果蔬大棚引入智能化傳感設備,通過數字分析判斷作物生長的基本規律,實現種植的精準智控,讓同學們直呼大開眼界。

“綠跡的農業設施設備很先進,自動化程度很高,一個人可以管理十幾個大棚。”“無人採摘技術特別牛,精準度能達到2釐米。”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技術2023級2班的許沛霖、俞彤心一路聽、一路看,對高精尖的現代農業技術十分新奇。

揭牌活動現場,浙江綠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餘魁等一批鄉土專家和來自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博士教授組成創新導師團隊,獲聘產業學院特聘教師。

作爲全省首個農業經濟開發區,平湖農開自2017年成立至今,已創成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鎮、浙江省現代農業園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首批省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從田間地頭、農業企業到農業科研機構,處處流淌着農業科技創新的活力,展現着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程旺大表示,平湖市現代農業產業學院是嘉職院與地方共建的第一個“三農”領域產業學院。產業學院將通過打造產業(羣)—產業學院—專業(羣)緊密結合的良性發展鏈條,形成“產業鏈上培養人、生產實踐中培養人、政校區聯動培養人”的新模式,打造現代農業人才培養新高地。

嘉職院第一批派出四個二級學院的骨幹力量,組建智慧農業等八支由不同專業34名高層次專家組成的創新團隊,深入平湖農業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成果推廣等服務工作。同時,浙江綠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嘉興佳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福納瑞園藝(浙江)有限公司、浙江龍萌灣文旅有限公司等平湖農開的龍頭企業成爲產業學院的首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學院以人才培養爲主線,通過組建現代農業科技服務團隊,以技術創新、技能輸送爲支撐,賦能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企業提供人才培養與就業新平臺,校企合作共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持續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能致富”的現代“新農人”隊伍。

生產到運營全產業鏈深度融合

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此次簽約的“1+4”共建協議,產業學院以平湖農開爲合作載體,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新農人”培養需求,重點在農作物生產、加工、營銷等領域開展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社會培訓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實現資金鍊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無縫對接,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依託嘉職院現代農業專業羣、鄉村文旅與治理專業羣等特色優勢專業(羣),校企聯合開展“訂單式”“小班化”人才培養,爲企業定向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就業創業方面,聯合建立師導生創、學生獨創育人體系,吸納專業優秀學生在產業園開展雙創實踐;同時以緊密結合地方產業實際的科研創新、技能創造爲主要方向,每年聯合孵化實施產創融合育人項目3至4個,推進學生創新創業落地項目2到3個。

嘉職院的博士、教授還將以科技特派員的身份,爲平湖農開的企業提供農業科技政策、技術、市場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和專業培訓。

其中,智慧農業科技服務團隊擁有博士5人、教授3人,致力於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生產及智慧農業應用研發,研究方向包括智慧農業環境監測、農業大數據分析、農業物聯網安全等;園藝技術科技服務團隊擁有博士4人、教授3人,重點圍繞槜李、葡萄、杜鵑花、紫藤、繡球等開展品種改良、組織培養、土壤改良、有機栽培、植物保護等技術攻關;鄉村文化旅遊服務團隊擁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爲鄉村量身定製發展策略,助力當地經濟和文化雙重繁榮。

記者瞭解到,此前,平湖農開牽手平湖技師學院、平湖千瑞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開展與農業產業發展相關的技能人才培訓,包括無人機植保、測繪,農業機械操作,農業生產操作以及農村電商、直播銷售、中式烹調等。

“未來,我們將藉助產業學院這一平臺,匯聚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資源,共同推動農業產學研深度融合,爲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廣陳鎮)相關負責人說,“我們也期待現代農業產業學院能夠成爲全市農業科技創新的高地、農業人才培養的搖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