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聯社

5月16日,中央出臺支撐房地產政策預期在持續發酵,推動港股再試高位。恒生指數全日上升303點或1.6%,收報19,376點,創出自2023年8月7日以來收市新高。恒生科指上升0.8%,收報4,072點。

大市成交金額增加至2,049億港元,是2022年12月7日以來最多,顯示增量資金流入,同時也反映有部分投資者趁高獲利。

騰訊(700 HK)單一股票的成交金額已達到233億港元,接近週二成交量的兩倍,而盈富基金(2800 HK)及阿里巴巴(9988 HK)的成交金額也分別達到116.1及88.6億港元。港股通淨流入39.72億港元。

隔晚美國CPI走勢符預期,疊加再加息機率不高,美元指數及美債息回落,資金流上給港股帶來利好。

當前港股的盈利預測下修趨勢並未完全扭轉,中國經濟基本面數據緩慢修復底色不改,疊加政策落地成效需時,但地產政策預期促使風險偏好積極改善。恒生指數的風險溢價已低於滾動兩年平均兩個標準偏差,數據上處於相對極端水平,但由於港股整體賺錢效應較好,或將加速港股的板塊輪動。

雖然昨日恒生指數上升300多點,但板塊升幅並不全面,盤面上僅內房相關的板塊表現優異,地產、物管、內險、內銀、水泥有較大升幅,而工程機械、交運、電力、電訊、石油、汽車板塊則普遍調整。

建、農、工、中四大國有銀行上升3.5%至6.1%不等,招商銀行也大升5.4%。內險的中國平安(2318 HK)、中人壽(2628 HK)及中國太保(2601 HK)分別升7.1%、6.4%及6.1%。

多地政府推出地產“以舊換新”或收儲措施,遠洋集團(3377 HK)、旭輝(884 HK)、雅居樂(3383 HK)等房企分別大漲46.2%、28.9%及21.3%。龍頭央國企的中海外(688 HK)、華潤置地(1109 HK)也分別漲4.6%及3.6%。

部分城市政府收儲試點已經如火如荼,規模較大的包括鄭州、蘇州、福州、洛陽、重慶等城市,目前樓市靠市場化消化庫存的力量偏弱,預計後續會有更多城市推進存量收儲和保障房、公租房項目結合。

政府收儲居民住房或開發商現房項目均需要較大規模資金,地方政府普遍加槓桿能力有限,中央政策和資金支持是解題的關鍵。根據2024年1月5日央行和金管局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對於符合要求的貸款,央行提供100%資金支持,利率爲1.75%,而後續金融機構發放租賃住房購房貸款的利率原則上不超過3%,有力降低了地方政府回購收儲建設公租房的成本。

二季度起專項債及特別國債加速發行,以及未來PSL或續發,預計也會爲地產端去庫注入更多資金活水。政府收儲政策進展初期預計會以消化政府城投系統的房產庫存爲主,地方政府通過城投平臺向央行借低息“公租債”來收購旗下城投公司的商品房,後續用作保障房或公租房。

此舉一方面有利於加快地方城投旗下房產及土地庫存的去化,改善地方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後續“公租債”試點或逐步擴大至本地開發商,政府收儲能夠幫助緩解部分郊區項目的銷售壓力,修復開發商資金鍊,改善房企流動性。

央國企和城投項目因天然政策優勢以及多掌握核心城市優質地段項目,預計收儲政策去化效果更佳,而對於部分中小民企的非核心區域項目以及高庫存的三四線城市而言,由於地方政府資金壓力、去化困難等問題會更爲棘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