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高位買入的恒指,現在已經快回本了,要是能再漲一些就更好了!”一位炒了三年港股的個人投資者翻看行情興奮地表示。

“一直有配港股,這行情,買的科技股已經漲了不少,幸虧之前沒清倉。”某長期投資港股的人士說。

經過長時間的沉寂,最近港股終於“火”起來了。

5月16日,恒生指數漲1.59%,報收19376.53點;恒生科技指數漲0.76%,報收4072.15點。近期,港股連續大漲,恒生指數一度連漲十天。

火熱的二級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也帶動了港股的IPO市場。3月份以來,遞表港交所的企業數量有一定增幅。近日,港交所新任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預計大型IPO將重現市場,目前有100家企業正在港交所排隊上市。

那麼,近期港股爲何出現上漲?背後是哪些資金在買入?這些資金又有着什麼樣的偏好?

港股爲何持續回暖?

進入4月下旬,港股漲幅明顯。Choice數據顯示,自422日到516日,恒生指數累計漲幅19.43%,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24.22%

其中,恒生指數曾連續10個交易日呈上漲狀態,從422日到56日連續飄紅。4月26日當天,恒生指數較底部已上漲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

港股持續大漲,背後有着什麼樣的原因?

艾德證券期貨研究部聯席董事陳剛表示,港股大漲主要基於幾個方面:一是2019-2023年低迷的表現使市場估值很低,現在屬於正常的估值迴歸;二是地產政策的持續改善,使地產及其產業鏈迎來了積極的政策面行情;三是海外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隨着美聯儲今年降息的“不確定性”增加,加上港股市場回升,海外資金對港股市場配置出現迴流。

“另外,去年一季度開始,高股息行情一直延續至今,加上市場對港股紅利稅減免的預期升溫,高股息、傳統行業藍籌股的強勢表現一直是港股市場走強的催化劑。”陳剛說。

富途研究團隊向界面新聞表示,港股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持續走高,主要受益於經濟基本面的持續回暖,以及港股估值的持續修復。

“短期來看,有消息在傳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港股需繳納的紅利稅或被考慮減免,如果得到證實,將會持續帶動港股大盤估值提升,尤其是對高股息板塊帶來利好。中長期來看,港股全球估值窪地的優勢和經濟基本面轉好的趨勢依然有效,預計未來能夠持續提振港股市場。”富途團隊分析道。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告訴界面新聞,近期的政策利好能鼓舞市場情緒,疊加港股盈利預測下修壓力放緩,有助港股向上。此外,美聯儲5月議息會議排除加息可能性,但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增加後續經濟風險上升的幾率,中期看10年期美債收益率或震盪後重回下行態勢,有利於港股流動性壓力的釋放。

顏招駿表示,恒生指數風險溢價已低於滾動兩年平均一個標準偏差,港股進一步上行的持續性仍需中國經濟基本面連續轉強、企業盈利預期上修及海外無風險利率不再上升支持,短期還需警惕交易性資金可能回撤帶來的震盪。

“在當前資金面、政策面和情緒面共振向上的情況下,港股短期底部有支撐、向上有彈性的局面正在形成。在資金面情緒面推動下,若風險溢價回落至6%10年期美債收益率4.4%,恒生指數短期內仍有4.6%的潛在升幅。預計5月恒生指數的主要交易區間上移至17150點19200點。”顏招駿稱,若恒指風險溢價回到去年8月的水平,最樂觀情況下,恒指短期仍有4.6%的潛在升幅(19300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爲,5月份行情將延續,從做空比例來看,short cover(短頭寸)驅動的反彈現在遠沒有結束。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過去數年熊市思維壓制下,港股風險偏好的改善不會一蹴而就。如果港股情緒快速升溫,比如,做空比例回到10%左右,或者,有更多大V喊港股牛市,那麼看空港股的慣性思維會重新抬頭並引發短期震盪,特別是在二季度後期到三季度初或有較明顯震盪。

陳剛告訴界面新聞,當前看,港股市場仍有配置空間,一是2月以來指數表現強勢,但估值仍處於相對低位;二是內地通脹回升,消費復甦繼續出現積極信號;三是出口數據也出現明顯改觀。估值和基本面仍具備空間。港股二級市場回暖,將助於一級市場提速。

誰在買入?

港股持續上漲的背後,是資金在持續流入。

Wind數據統計,4月份以來截至5月16日收盤,南向資金只有兩天處於淨賣出狀態,其他時間都爲淨買入,累計淨買入超過1000億港元。

“從資金流動觀察來看,外資從4月中下旬開始大舉流入港股,尤其是在估值低位、業績彈性較高的港股科技互聯網板塊。而南向資金自從內地房地產政策放鬆、減免港股通紅利稅的消息出現後,資金流入規模有顯著提升,主要流向銀行、電力、通信等高股息板塊,以及房地產相關的板塊。”富途研究團隊表示。

不過,一位資深港股機構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稱,南向資金流向規模尚可,但不知能持續多久,向上動力還在,只是在減弱。

交銀國際蔡瑞認爲,20244月以來的反彈,市場共識是近期港股反彈,邊際上最大的買家是外資,但受限於具體的數據可用性,難以具體定量分析外資到底是否在增持,以及增持的具體方向。

蔡瑞指出,外資確實在增持,但是僅僅是小幅淨增持。其增持背後板塊線索的最大亮點在於“大宗+AI”,在通脹交易驅動下,外資全面增持大宗爲代表的中國週期板塊。中國宏觀數據和政策取向的超預期,加上能源、原材料板塊受益於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回暖,再通脹交易迴歸,都使得外資全面增持中國週期板塊。

板塊上,蔡瑞分析指出,外資對AI相關的軟硬件板塊配置大幅度上升。其中IT板塊提升幅度最大,且提升後佔市場對應板塊的比重是11個板塊中最高的。另外,外資對大消費板塊的情緒有所修復。外資先前對於中國的大消費板塊整體偏向謹慎,但近期的反彈中,頭部外資券商的可選消費與必選消費的持倉都有上升。

他認爲,外資對於醫療板塊仍在減持。海外不確定性、醫保控費仍在持續、美聯儲降息預期的一再推遲令港股醫療板塊承壓。外資對於金融地產板塊仍然謹慎,佔比進一步下降。地產板塊持平,近期該板塊反彈,但外資未予以跟進。

在張憶東看來,目前海外資金流入港股,是高低切換的逐利行爲。長線型的資金特別是全球大型資管公司,近期只是從高位資產拿出一些資金,從過度擁擠地做多美股科技股、做多日本的策略裏獲利落袋,拿出少許資金投入中國資產,“高低切換”帶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進一步加速港股short cover、空頭回補。

“但是,二季度後期或三季度初期,部分外資可能對當期購買的中國資產‘獲利落袋’。屆時,外資進入度假季;另外,美國逆回購賬戶餘額可能回到低位,2019年美國逆回購市場就引發過流動性衝擊。美債十年期收益率居高難下,高利率環境對美國商業地產的影響大,降息時間推遲,最終將影響中小金融機構。”張憶東分析道。

如何佈局港股?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投資者來說,未來應如何配置港股?

陳剛認爲,當前行業方面仍是兩條主線,一是高股息板塊,主要是金融、油氣開採、煤炭開採、電力、航運、家用電器、電訊等,這些板塊都受益於內地宏觀經濟復甦,以及直接受益於市場對南向資金股息稅減免的預期。二是新經濟板塊,主要是互聯網科技,加上消費、生物醫藥等。

“今年,港股頭部互聯網科技公司回購規模明顯放大,加上宏觀經濟復甦和監管政策更加明朗,科技公司業績更加值得期待。”陳剛說。

在顏招駿看來,未來有幾個方面會受到關注。一是受惠外資迴流的科技及生物醫藥,如港股互聯網在降本增效、業務調整後,盈利預期企穩和股東回報預期提升,加大回購提振信心的背景下帶來佈局機會;二是受產業政策扶持的工程機械、電力設備及耐用消費品;三是房地產“以舊換新”陸續啓動,料頭部央國企內房、代建將有較好表現,地產預期以及資本市場風險偏好改善,有望帶動內險投資端收益上揚;四是受惠海外經濟景氣回暖的銅礦、家居家電、紡織、航運、國際消費品等;五是穩定現金流的高分紅板塊電訊、煤炭及石油。

張憶東認爲,今年的A股和港股是一個多頭市場,有較強勁的反彈。從時間節點來看,在美國大選之前,今年十月,港股行情漲出年內高點的概率更大。可能在二季度後期到三季度初是震盪期。

他建議聚焦兩類資產,一類是高股息資產,另一類是核心資產,也就是高質量盈利資產。

在平安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魏偉看來,4月以來市場主線已從原來的“基本面”切換至“流動性”,而港股受益於本輪全球資金再平衡,港股資金面持續改善,疊加政策出臺的助力,配置窗口已至。

他建議關注紅利+出海+互聯網三條主線。一是南向資金偏好的港股紅利板塊,如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煤炭等;二是優勢行業的出海板塊,如海外收入佔比較高的工程機械、新能源、紡服、家居;三是互聯網板塊,新“國九條”下,穩定增長、高分紅、低估值的資產將進一步獲得投資者青睞。

二級市場回暖助力IPO

事實上,近年來港股IPO不論是數量還是總量整體都處於下降之中。但是近段時間以來,隨着二級市場的逐步好轉,企業IPO的情況有所改善。

Wind數據顯示,截至516日,港股共有95家企業的申請狀態顯示爲“處理中”。另外,遞表港交所的企業數量整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Choice數據顯示,2月份有13家,3月份有27家,4月份有21

陳翊庭近日公開表示,4月下半月看到的情況給港交帶來很大的希望。去年港交所進一步放寬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要求,許多可能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屬於專業技術領域。

陳剛向界面新聞指出,2022年和2023年,港股市場IPO分別爲87個和70個,融資額分別爲1034億港元和470億港元,相比2018-2021年均有非常明顯的減少,這裏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是二級市場表現。隨着港股二級市場回暖,將顯著有助於一級市場提速,預計今年在IPO數量和融資額上均會有所回升。

在陳剛看來,2018-2021年,港股市場IPO表現十分火熱,IPO數量多,融資額很大,超大型IPO也多,當時主要是新經濟公司上市熱潮,尤其是科技行業和醫療保健行業。

2022年開始,可以看到大型互聯網公司基本上市完畢,美股上市的明星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也基本完畢,所以港股市場大型IPO2022年和2023年大幅減少。

他預計,一方面,未來港股大型IPO將更多來自已經在A股上市的公司赴港上市(如美的集團二次向港交所遞表);另一方面,未來大型IPO可能不再像2018-2022年那樣主要來自新經濟行業,而可能主要來自傳統行業。

富途研究團隊指出,港股IPO市場的變化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的復甦情況、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打新的投資情緒變化。從目前來看,如果二級市場持續樂觀,港股估值持續修復,將有利於IPO市場投資情緒的回暖以及估值的回升。

沙利文捷利雲科技董事長萬勇告訴界面新聞,目前港股大概有100家公司在排隊上市,四月底遞交上市申請的企業明顯增多,預計之後會有一些募資額較大的項目上市。最近港股持續上漲,二級市場的估值開始修復,也能夠提振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市場信心。

有資深機構人士坦言,當前港股IPO市場,主要面臨集資額低、破發率高、已上市股票估值處於低位、資金方買新股的動力低等問題。

資深投行家溫天納告訴界面新聞,新股市場需要強有力的二級市場來支撐,當前港股市場出現了很明顯的復甦,如果能夠支撐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未來對新股估值等來說肯定是利好。現在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對整體市場信心形成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