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一次“蛇吞象”後,星湖科技(600866.SH)有點“消化不良”跡象。

近期,A股市場上,合成生物概念火爆,星湖科技也因此收穫了不少流量,近一個月,股價翻倍。

但是,股價翻倍掩蓋不了星湖科技的潛在風險。

2022年,星湖科技完成了一次“蛇吞象”式併購,將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品生物”)納入麾下,一舉解決了伊品生物因上市未果導致的股東回購困境。收購之後,星湖科技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急劇膨脹,但是盈利能力並未同比大幅提升。

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7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6.78億元。

近四年,星湖科技的綜合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降,2023年毛利率14.05%,爲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

星湖科技的分紅異常。截至2023年底,公司債務42.07億元,當年,公司分紅率卻高達93%。

收購伊品生物時配套募資失敗,星湖科技將如何解壓?

標的業績超預期仍存隱憂

星湖科技的經營業績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有隱憂。

2023年,星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73.74億元,同比下降0.64%;淨利潤爲6.78億元,同比增長11.4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爲7.27億元,同比增長520.76%。

星湖科技是一家老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1994年8月登陸A股市場。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從10.50億元增長至12.35億元,增長較爲緩慢;淨利潤則呈小幅下降趨勢,分別爲1.50億元、1.49億元、1.06億元。

2022年,星湖科技進行了一次重大資產重組,併購標的爲伊品生物。

伊品生物爲星湖科技控股股東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新控股”)旗下公司。伊品生物上市遇阻,導致其早年間與多名股東簽訂的對賭協議回購條款觸發。

在這一現實背景下,星湖科技印證了市場猜測,“蛇吞象”式併購伊品生物,後者也因此間接完成借殼上市,避免觸及回購。

根據此前披露的重組方案,星湖科技通過發行股份+支付現金的形式,購買伊品生物99.22%股權,交易作價約53.76億元。其中,股份支付比例約爲85.28%;現金支付比例約爲14.72%,約7.92億元。

對於現金支付的部分,星湖科技擬通過定增進行募集,募資總額不超15億元。定增募資成功與否,不影響前述併購。

收購事項順利完成,伊品生物成了星湖科技控股子公司。

當時,廣新控股、寧夏伊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品集團”)以及鐵小榮承諾,2022年至2024年,伊品生物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14億元、3.78億元和4.09億元。

2022年、2023年,伊品生物均超額完成了承諾業績,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0.52億元、6.75億元,完成率分別爲254.13%、178.58%。

伊品生物的業績超出預期,帶動星湖科技的業績數據好看了很多。

2022年,星湖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174.86億元、6.08億元,同比增長329.51%、299.85%。2023年底,公司資產總額約爲144億元。

不過,雖然資產總額、營業收入、淨利潤均有明顯增長,但星湖科技仍然有潛在風險。

從伊品生物方面看,2023年,其扣非淨利潤6.75億元,較2022年減少3.77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達35.84%。

近幾年,星湖科技的綜合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降。201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爲35.09%,2020年至2023年分別爲33.06%、24.80%、17.65%、14.05%;2019年,公司淨利率爲14.25%,2020年至2023年分別爲13.32%、8.62%、6.77%、3.95%。

股價翻倍股東開始減持

星湖科技通過收購增厚了業績,但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降,隱患不容忽視。此外,公司財務壓力也很明顯。

2022年,星湖科技收購伊品生物時,原本安排的配套募資12億元計劃夭折。

公告顯示,2023年9月25日,星湖科技啓動配套融資,發行價格爲4.31元/股,當年10月16日完成了15億元的資金募集,承銷商已經將扣除發行費用後的資金劃撥至星湖科技賬上。

然而,板上釘釘的事情還是變了。當年10月25日,星湖科技公告,終止定增發行事項,原因是,閆小龍和閆曉林兩位董事(伊品生物原實控人)認爲發行價低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定價,損害上市公司原股東的利益。最終,定增終止,募集的資金返還。

如此一來,星湖科技的財務壓力大增。2021年,星湖科技的財務費用爲0.77億元,到2022年,猛增至3.32億元。

2023年,公司財務費用爲1.76億元,同比下降46.99%。主要原因系利率下降導致利息支出減少且當年匯兌收益增長。據此解釋,公司債務規模明顯減少。

2023年底,星湖科技的有息負債達42.07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14.19億元。

奇怪的是,儘管星湖科技財務壓力較大,但是2023年,公司仍然分紅6.31億元,佔當年淨利潤的93.13%。

備受關注的是,星湖科技的股東開始減持了,減持的股東則是併購標的伊品生物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5月15日晚間,星湖科技披露,伊品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鐵小榮合計持有公司約3.27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9.69%,這些股份全部來源於發行股份購買伊品生物取得。伊品集團及一致行動人鐵小榮擬於減持公告發布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減持,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661.47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如果以星湖科技5月15日收盤價7.52元/股計算,頂格減持的話,伊品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將套現約1.25億元。

備受關注的是,上述減持計劃發生在星湖科技股價翻倍上漲後。

受合成生物概念影響,近一個月,星湖科技的股價從3.83元/股上漲,5月10日達到8.78元/股的高點,翻了一倍多。

實際上,今年1月12日至5月9日,伊品集團及鐵小榮通過大宗交易已合計減持了3190萬股股份,套現2億元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