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漫記 | 陳思呈(職業閱讀者,現居廣州)

今天,我們來聊聊萬壽山五莊觀的人蔘果。當時,唐僧師徒幾人闖進五莊觀這棟私宅的時候,主人鎮元大仙不在家,只有清風、明月兩個仙童在。

要說清楚人蔘果是什麼果,要先介紹一下它的主人鎮元大仙。仙童的介紹是“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但是孫悟空不相信,說“只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

後來,是由福、祿、壽三星來證明鎮元大仙的身份。他們對孫悟空說:“你這猴兒,全不識人。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孫悟空去求助觀音菩薩時,觀音的說法是:“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讓他三分。”也說明了他的地位。

結合這些介紹,我們總結一下。鎮元子的品階呢,是地仙之祖,但道行呢,比“神仙之宗”的三星更爲深湛。至於孫悟空的品階呢,按福、祿、壽三星的說法:“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天仙是比地仙高,但孫悟空是天仙中的末流,這個牛尾遠不如雞頭,道行功力不如鎮元子。

所以,福、祿、壽三星談及鎮元子,語氣無不仰羨,見了他,態度也無不恭敬,“以晚輩之禮見了大仙”。

這麼一位鎮元子,他的鎮宅之寶就是那棵名樹,人蔘果。

整部西遊記有兩種神奇的水果,一是蟠桃,一是人蔘果。這兩大名果,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都是孫悟空肇事的契機,是一個對比的好機會。

要論罕有,本該是人蔘果更罕有,因爲原著敘述,“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棵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小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喫。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

而蟠桃呢,共有三千六百株,好大一個園呢。前面一千二百株是三千年一熟,中間一千二百株是六千年一熟,後面一千二百株是九千年一熟。

但若要論起功效來,就有點不好比較。

人蔘果的功效是:“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喫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但“聞”實在不落形跡,不好定量,所以還是看它喫了會怎樣——活四萬七千年。

而蟠桃呢?蟠桃有三種,三千年一熟那種,喫了就了道;六千年一熟的那種,喫了就長生不老;九千年那一種,喫了就跟天地齊壽。是“四萬七千年”長還是“長生不老”長呢?如此看來,人蔘果的功效,約略跟次等的蟠桃相近吧。

若要說形象,人蔘果的形象,有點駭人,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備。唐僧見了嚇得不敢喫,說“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

但蟠桃的形象就很美了,按照“安天大會”王母娘娘獻桃時的描寫是:“半紅半綠噴甘香,豔麗仙根萬載長。堪笑武陵源上種,爭如天府更奇強。紫紋嬌嫩寰中少,緗核清甜世莫雙。”

至於整棵樹呢?我們大概知道,人蔘果樹是芭蕉葉狀,並且巨大:“只見那正中間有棵大樹,真個是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餘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

蟠桃樹種滿是整個果園。還是從書中的詩來看,一園當然比一樹更壯觀:“夭夭灼灼花盈樹,棵棵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

不但美,而且美得很有感染力。

所以形象這方面,還是蟠桃勝出。

但人蔘果則有一個特點,是蟠桃所不具備的。那就是它“道”的意味。

當孫悟空第一次偷拿了那個金擊子,把果子敲了一下,那果子就寂然不見了。孫悟空還以爲是被土地偷了去。土地慌忙聲稱,自己只是一個鬼仙,這個人蔘果,就是聞也無福聞聞。

他進一步介紹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襯墊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喫也不得延壽。喫他須用磁器,清水化開食用,遇火即焦而無用。遇土而入,大聖方纔打落地上,它即鑽下土去了。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它也鑽不動些許,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人若喫了,可得長生。”

所以,金木水火土的關係在這個果子身上得以完美地體現。而這些五行的關係,是蟠桃以及世界上任何別的水果都沒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