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干部考察是了解评价干部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落实好干部标准的重要保障。实现精准科学选人用人,要以匠心精神苦练干部考察基本功,努力成为识人察人的行家里手。

诳语千言,不如实话一句。在干部考察谈话环节,被谈话人往往存在“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人”的顾虑,既怕考察谈话跑风漏气,遭到打击报复,又怕考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被考察人是内定人选,自己人微言轻,说什么都影响不了考察结果,不如打哈哈蒙混过关。考察组要言明考察纪律,打破谈话人思想壁垒,“画红线”以身作则,“亮底线”共同遵守,筑牢跑风漏气的防火墙,用心用情打开被谈话人心扉,变“哈哈镜”为“平面镜”,让人敢讲真话、愿说实话,为干部考察准确画像。

画人难画骨,识人要识心。许多人本着“成人之美”的思想,放大被考察人优点,闭口不谈被考察人缺点,甚至认为选谁用谁是组织上的事,与己无关,把谈话当做例行公事,轻描淡写说一点,浅谈辄止谈一点,话里有话露一点,事后还沾沾自喜、夸夸其谈“谈话经验”。考察组要苦练考察基本功,不能管中窥豹,要能识别出被谈话人的“弦外之音”,厘清被谈话人的心理状态,抛砖引玉、循循善诱,让谈话人在不知不觉间吐露真话、讲出实话。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有的地方平时不考察干部,岗位空缺时只能“急拿现用”,凭印象和感觉画像,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误判。要拉长考察时间线,通过明察暗访走近服务对象,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区别出真抓实干型和表面功夫型干部。要在干部8小时之外下足绣花功夫,了解干部朋友圈、生活圈、邻里关系,准确掌握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得出正确客观全面的结论,提高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则可决之。”干部考察中的谈话、家访等工作,大多是在被考察人日常工作圈和生活圈中进行,在亲人、朋友、同事中调查了解,考察结果容易被亲情、友情、同事情裹挟,存在人为添加美颜、滤镜现象。要用好考察“探测镜”,把考察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的“坝坝会”“板凳会”,倾听违心赞美背后的诚恳批评、被迫表扬里藏着的真实评价、当面感激转身后的白眼相看,区分出谋求晋升的“政绩”与为民谋利的“真绩”,准确识别出“真假李逵”,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

(作者系新疆裕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