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5月17日電 題:Z世代臺青初“登陸” 願成“常來族”

中新社記者 鍾旖

“重慶的交通讓我大開眼界,風光令我目不轉睛,真是不虛此行、收穫良多。”談及人生第一次大陸之行,19歲的臺灣台東專科學校創意商品設計科學生林芸宣感到意猶未盡,忍不住用數個成語表達心中雀躍。

5月17日,在重慶舉行的臺灣少數民族與青年學子交流活動落下帷幕。近10名來自島內高校的大學生“首來族”在近一週時間裏走訪重慶多地,沉浸式感知大陸發展。多位“Z世代”臺青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行刷新了認知、打破了想象,未來期待從“首來族”變成“常來族”。

賞着江景喫火鍋、打卡“軌道穿樓”、與川劇變臉互動、徜徉在碧波盪漾的烏江、與大陸苗鄉兒女齊歌共舞……剛從臺灣東吳大學畢業的林澄儀用鏡頭將美好瞬間一一記錄,“這些寶貴的見聞,值得帶回去與親朋分享”。每一個新奇的體驗都讓她從不同視角感受着大陸的快速發展。林澄儀說:“有機會我願意嘗試在大陸尋找實習工作。”

2024年5月,臺青林澄儀與重慶地標建築合影。(受訪者供圖)

27歲的Fuyan Naemod是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出發前,他就在網絡上做了不少“功課”,爲更多元、真實地觸摸城市,一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邊走邊看,想爲心中積壓的疑問尋找答案。

“在彭水縣善感鄉的周家寨村,村民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這做法太讓人敬佩了”“大陸的街頭並沒有滿是垃圾,甚至路上找不到一根菸頭”……Fuyan Naemod說,“眼見爲實”讓他倍感振奮,將部分參訪見聞發到社交媒體後,不少親朋好友已表現出滿滿好奇。“產生誤解是因爲不瞭解。多來、多看、多交流,就會刷新從前對大陸的想象。”

“我的爺爺是山東人。家人很支持鼓勵我來,多感受大陸真實的發展情況,開拓視野。”作爲一名設計專業的大一新生,19歲的劉郡亞對山城的“8D地形”印象深刻,笑稱此行爲學業積累了不少素材。“沒來過的會有疏離感,來過一次後,期盼與大陸青年實現更多交流。”劉郡亞向記者憧憬着“下一站旅程”:去雲南看石窟藝術、景德鎮裏品“千年瓷都”,於大草原上策馬奔騰。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裏,以後一定還會再來。”相較於美食美景,來自臺灣台東的鄺芯禾被大陸展現的人文精神打動,“即使是病殘、老弱,大家都井井有條地忙碌着。城市裏不僅有煙火氣,也有生命力”。

參訪期間,鄺芯禾在衆人的簇擁下度過了新一歲生日。“開心、感動”,鄺芯禾說,實地感受是打破刻板印象、消除偏見的最佳途徑。“在大陸生活一段時間”已成爲她的新願望。(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