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金融界

最近,A股市場風雲再起,整體走勢震盪調整,個股分化明顯。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1%,深成指跌0.27%,創業板指跌0.19%。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5125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9億。盤面上,低空經濟概念股、銅纜高速連接概念股、光學光電子板塊表現活躍,而合成生物概念股則出現調整。房地產板塊早盤衝高回落,反映出當前市場的複雜態勢。

資金流向透露玄機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A股市場整體震盪,但外資卻開始加碼中國資產。美股中概股集體大爆發,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創下9月以來新高。港股方面,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開盤上漲,阿里巴巴漲逾7%。著名投資大佬Michael Burry和David Tepper也紛紛增持中國公司股票,其中阿里巴巴成爲Tepper投資組合中的最大持股。這些跡象表明,外資正在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前景保持樂觀。

政策預期引導市場方向

除了外資動向,國內政策預期也是影響A股走勢的重要因素。近期,中國政府頻頻釋放支持經濟增長的信號,包括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促進消費復甦等。這些政策有望爲A股市場帶來新的催化劑,提振市場信心。同時,隨着中美關係的緩和,市場對於中概股迴歸的預期也在升溫。種種跡象表明,在政策的引導下,A股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投資機會。

總之,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向,把握結構性機會。外資加碼中國資產的趨勢值得關注,它反映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前景的信心。同時,國內政策預期也將對A股市場產生重要影響。投資者應保持理性,深入分析個股基本面,適度控制倉位,以把握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