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保山日報

嶽麗豔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調整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通過強化讀寫訓練來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同時,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新時代要求,提升學生基本技能,以便他們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從這一角度講,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實現二者的緊密結合,從而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一、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的重要性

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認識,豐富他們的知識內容。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意分開閱讀和寫作,使二者獨立進行,這導致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欠佳,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技能。而綜合訓練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將寫作作爲練習,強化對閱讀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可以同時進行閱讀寫作訓練,提高整體效果。

推動小學語文教育體系現代化,推行有效的教育模式。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越來越注重教學多樣化,結合不同教學功能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因此,將讀寫練習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凸顯語文學科本質,使學生高效運用課本知識和課堂內容,提高學習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當學生進行主題性寫作練習時,可以運用閱讀理解方式,更好地把握主題本質,提高寫作能力。

二、探究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養策略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在以往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花費大量時間講解文章內容,卻難以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導致閱讀效果不佳;同時也未能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導致寫作時缺乏內容,且邏輯性不強。爲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調整教學方法,實現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文章思想並把握文章構架,在寫作過程中應用閱讀素材,借鑑閱讀材料的行文思路。

例如,在爲學生講解《牛郎織女》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提出疑問,勾畫重點詞句,由此來實現思考和積累。在完成閱讀任務之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敘述故事情節內容,並進行續寫,由此來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採用這樣的方法,既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故事內容的閱讀興趣和思考意識,又有助於引導他們將閱讀收穫應用到寫作練習中,實現以閱讀促寫和以寫作促閱讀,充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加強仿寫練習,訓練應用能力。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中,仿寫是比較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正確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考慮小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積極落實仿寫教育的一些方案要求。仿寫訓練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模仿文章進行寫作。教師在整體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仿寫訓練,加強學生的仿寫練習,不斷培養和鍛鍊學生的仿寫應用能力。同時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寫作技巧,例如,在教學《橋》時,教師需對文中的細節進行深入剖析,以幫助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文章所描繪的情境。通過細緻入微地分析,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流暢且富有情感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書寫出更多文采飛揚的優秀作品,爲學生未來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創設語文情境,激發學生讀寫興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爲了保證整體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通過精心創設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的語文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課程內容。同時,教師還需充分考慮到閱讀和寫作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繫,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還要積極探索並採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不斷進步,提升自身語文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教育發展中,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落實全方位的教育整改計劃,從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角度出發,不斷深化學生的思維意識,實現讀寫交融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在寫作中表達個人的見解和感受,從而達到讀寫能力的平衡發展,提高自身的讀寫能力。

(作者系龍陵縣官岑完全小學教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