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扫码看视频

岳保证向外国游客讲述兵马俑的故事。

58岁的岳大叔,用一口流利的“陕味”英文,将兵马俑的故事讲述给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一讲就是33年。

岳大叔的名字叫岳保证,他的“陕味”英文,始于童年时期村里的大喇叭。5月17日9时,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票务中心,岳保证背着双肩包,戴着一顶白色的鸭舌帽,站在等候游客的导游群体中特别显眼。

提起“陕”味英文的由来,岳保证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那时候,村里有大喇叭,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扩音器。大喇叭只要播放英文,他不管在哪种状态下,都会跟着默念。“放学之后,跟村里的娃耍,在街道上就大声跟着朗读。”他说,边玩边学的状态,让他的英文水平逐渐提高,直到上初中有了英语课,才发现他竟然是班上唯一能够流利说英文的学生。

之后,还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外语教学专业,这为他日后的兵马俑讲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上大学一年级,街上会说英语的人并不多,岳保证为了锻炼自己的口语,经常会到兵马俑景区与外国人交流。不久后,他开始在村里人的邀请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承担起接待外国游客的任务,虽然当时不挣钱,但他享受着与外国游客交流的乐趣。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省执教,但心始终留在家乡,留在那些静静站立的兵马俑身边。“学校离家有3000多公里,只有寒暑假能回来,一回来就被拉着去接待外国游客。”他说,执教两年后,决定还是回家,回到他热爱的兵马俑身边。因为他还是想将家门口的历史讲给世界各地的游客听,让外国人了解这段历史。

岳保证除了日常讲解工作外,还坚持每天学习2小时,不断地补充和更新讲解内容,并坚持了33年。

岳保证的坚持和热情也影响到了家人,特别是他的女儿。现在,他的女儿也从事旅游业,跟随着父亲的脚步,用英语向游客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58岁的岳保证如今依然精力充沛,他要坚持工作,坚持学习,除非哪天走不动了。他说,考古发掘工作需要大量时间,他建议外国游客过上十年或者二十年再来一次兵马俑,亲眼见证这里的变迁和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葛兰 视频/本报记者 陈昭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