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三秦都市報

掃碼看視頻

嶽保證向外國遊客講述兵馬俑的故事。

58歲的嶽大叔,用一口流利的“陝味”英文,將兵馬俑的故事講述給世界各地的遊客,這一講就是33年。

嶽大叔的名字叫嶽保證,他的“陝味”英文,始於童年時期村裏的大喇叭。5月17日9時,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票務中心,嶽保證揹着雙肩包,戴着一頂白色的鴨舌帽,站在等候遊客的導遊羣體中特別顯眼。

提起“陝”味英文的由來,嶽保證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那時候,村裏有大喇叭,在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個擴音器。大喇叭只要播放英文,他不管在哪種狀態下,都會跟着默唸。“放學之後,跟村裏的娃耍,在街道上就大聲跟着朗讀。”他說,邊玩邊學的狀態,讓他的英文水平逐漸提高,直到上初中有了英語課,才發現他竟然是班上唯一能夠流利說英文的學生。

之後,還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外語教學專業,這爲他日後的兵馬俑講解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剛上大學一年級,街上會說英語的人並不多,嶽保證爲了鍛鍊自己的口語,經常會到兵馬俑景區與外國人交流。不久後,他開始在村裏人的邀請下,利用週末和寒暑假承擔起接待外國遊客的任務,雖然當時不掙錢,但他享受着與外國遊客交流的樂趣。

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外省執教,但心始終留在家鄉,留在那些靜靜站立的兵馬俑身邊。“學校離家有3000多公里,只有寒暑假能回來,一回來就被拉着去接待外國遊客。”他說,執教兩年後,決定還是回家,回到他熱愛的兵馬俑身邊。因爲他還是想將家門口的歷史講給世界各地的遊客聽,讓外國人瞭解這段歷史。

嶽保證除了日常講解工作外,還堅持每天學習2小時,不斷地補充和更新講解內容,並堅持了33年。

嶽保證的堅持和熱情也影響到了家人,特別是他的女兒。現在,他的女兒也從事旅遊業,跟隨着父親的腳步,用英語向遊客介紹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58歲的嶽保證如今依然精力充沛,他要堅持工作,堅持學習,除非哪天走不動了。他說,考古發掘工作需要大量時間,他建議外國遊客過上十年或者二十年再來一次兵馬俑,親眼見證這裏的變遷和發展。

文/圖 本報記者 葛蘭 視頻/本報記者 陳昭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