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程 程

第八屆中國品牌日活動日前在上海舉行,近千家國貨企業匯聚一堂,向海內外觀衆展現中國品牌的獨特魅力。眼下,國貨美妝、非遺文創、“新中式”服飾和中華“老字號”等不同領域的“國潮”品牌不斷湧現,憑藉優良的產品質量和實惠的價格,在衆多銷售平臺出現暢銷乃至脫銷的情況。《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爲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國潮”經濟市場規模爲2.05萬億元,同比增長9.44%,預計2028年將突破3萬億元。同時,伴隨越來越多的國貨主動走向海外,中國品牌的硬實力亦得到有力彰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國潮”品牌發展,打造極具優勢的中國品牌,勢頭如火如荼。也要看到,時下廣受歡迎的諸多“國潮”品牌在設計生產和銷售推廣等方面,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比如,較爲粗糙的研發和代工模式容易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影響消費者的體驗感和復購率;某些品牌的設計存在堆砌文化符號和盲目跟風的現象;對外交流上仍有品牌文化定位、銷售策略不清晰等問題。對此,應進一步加快“國潮”品牌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國貨的創造活力和品牌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豐富文化內涵,講好“國潮”品牌的中國故事。“國潮熱”的關鍵元素在於各具特色的中式圖案和歷史題材等,既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也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當代消費者精神生活追求的契合。應繼續深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不斷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內核,將其巧妙融入國貨產品設計。老牌國貨企業也要充分盤活文化資產,推動中華“老字號”與時俱進發展。

加大創新研發,提升“國潮”品牌的綜合品質。爲解決當前部分國貨生產存在的品控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企業要加大對產品的創新研發,適時設立品牌研發中心,推動傳統工藝傳承發展的同時,引進先進技術材料,靈活運用合作開發等方式,提高國貨的質量和性能。深度挖掘市場需求,增強企業對市場多元化、差異化發展的反應和適應能力,合理細化不同類型產品的市場定位,也可應消費者需求,實現“國潮”品牌的個性化定製,形成配套成熟的產業鏈。

完善多元營銷,增強“國潮”品牌的用戶黏度。一方面,推進線上銷售渠道規範升級,充分發揮各大電商平臺、新媒體的影響力優勢,加大對國貨優質內容的宣傳力度。利用“興趣電商”新業態的技術優勢,洞察各類“國潮”品牌消費者的喜好,促使線上平臺完成對其目標用戶的精準把握,增加復購率。另一方面,改善線下銷售佈局,除持續擴大覆蓋商超、會展中心、寫字樓等不同場景的銷售渠道外,還需增強用戶的互動式、沉浸式消費,大力打造品牌體驗式旗艦店。增強不同銷售模式下的用戶黏度,有助於推動“國潮”品牌實現產品銷量的更替增長。

優化出海路徑,提高“國潮”品牌的國際競爭力。面對廣闊的國際市場,國貨企業要在深入瞭解當地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及時更新產品的設計理念。密切關注海外市場的競爭態勢和相關法律規定,視實際情況設立海外研發和生產基地、開設品牌專賣店以及培養專業和規模化的人才隊伍等。以高端化產品作爲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與國際知名企業開展深度交流合作,打造具有高性價比的“國潮”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