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哈爾濱日報

“賓縣醬醋”憑藉非遺闖市場

老手藝傳承6代,可追溯到清咸豐年間

展臺上陳列着多種醬醋產品。

本報訊(記者 羅彥坤)5月17日,一款名爲“紫道源原味鮮”的產品,在展會調味品專區的顯著位置亮相。而在它們的產地,距展館60公里的賓縣擺渡鎮,鄉親們正在忙碌曬醬缸、醋簍,憑藉非遺技藝,黑土地優質大豆完成“華麗轉身”。

哈爾濱紫道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清軍告訴記者,每年上千噸大豆、高粱在公司生產線上完成加工,變成醬醋銷往全國各地,該項老手藝已經傳承了6代,可追溯到清代咸豐年間。

李清軍拿起量杯,在“溜兒”上接了少許醬汁,對着陽光查看成色,並湊到鼻子前仔細聞了又聞。“還是兒時的那個味道,多少年來生產線換了一茬又一茬,產能提升再提升,但傳統工藝一直延續。”

李清軍的祖輩開醬醋作坊,趕着馬車走村串屯當貨郎。到了李清軍這一代,趕上了鄉村振興發展大潮。在外打拼多年的他依照祖訓回鄉接手了作坊,也帶回了先進的生產理念。“交班”時,父親只交代了他一句話:“咋搞都行,但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李清軍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廠區內的千口瓦缸,每天三遍打醬耙。醋缸更是夏曝曬、冬撈冰,一天都不敢馬虎。

沒幾年工夫,乘着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東風,“紫道源食品”迅速完成傳統產業升級,成爲“一鄉一業”著名品牌、縣域特色食品企業之一。隨着產能的日益提升,“賓縣醬醋”憑藉優良品質在全國市場的名頭越來越響。

爲了更好爲鄉村振興文化賦能,講好品牌故事,賓縣政府部門對紫道源醬油醋釀造技藝進行審覈,並頒發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同時,組織專人着手市級“非遺”申報。“紫道源食品”還被評爲龍江特產食品、溯源中國可信品牌。紮根黑土地優質大豆原料基地,“賓縣醬醋”不斷實現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成長爲一張閃光的縣域“金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