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福州5月18日 (刘宝琴)如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17日上午,在福建省福州市鳌峰坊开启了一场以“全域育人·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教科研专题研讨活动,来自省教科研基地校、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福州教院二附小教育集团)的老师,共赴这场高“研”值盛会。

活动现场,福州教院二附小教育集团和鼓楼区博物馆、高士其故居通过互设“青少年科创素养培育中心”和“科学教育教学点”,进一步拓展了科学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在高士其故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传播航天精神的文化使者”李光亚被聘为福州教院二附小教育集团教育科学顾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人民网 刘宝琴摄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2023年年底,福建省教育厅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从省级层面汇聚各部门力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体系的完善。

如何推动小学多领域渗透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福州教院二附小教育集团通过立足学校主阵地、积极拓展社会大课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福州教院二附小位于福州市鳌峰坊,学校用足、用活坊巷地缘文化优势,延展科学教育的时空场域,充分利用高士其故居这一“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 并通过开展“馆校”合作,开辟坊巷教学空间,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圈。此外,学校还通过聘请“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顾问”等方式,把科学家、专家学者请进校,助力科学教育。

活动当天,学校举办了“‘家’在鳌峰”融学科项目化学习研究成果展。

为鼓励中小学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福建省2024年将开展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遴选,并在3年内打造100所科学教育特色校。

目前,福建全省中小学成立科普兴趣小组的学校超6000所,每年参加科学教育活动的学生600多万人次,每年参加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创竞赛的中小学生60多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