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齊一璇、許文秀 通訊員荊菁)“老街不僅要講好歷史故事,還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5月18日上午,熙攘的漢口街頭,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正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這場“知行課堂”正是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創新推出的“八七紅·共享思政課”課程模塊之一。

適逢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開展“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新篇”主題活動,並舉行“八七紅·共享思政課”項目啓動儀式。該項目將紀念館多年來推出的優質課程進行資源整合並創新性開發,全新推出“博物知履”“知行課堂”“非遺新傳”三個課程模塊,將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思政課”,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並通過數字賦能,打造雲端思政課,實現課程共享,思想共振,讓思政課“走新”更“走心”。

活動由湖北日報客戶端全程直播,同時參與到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抖音集團主辦的“與博物館同行”文創禮遇季系列直播活動中,20餘萬觀衆參與這堂“共享思政課”。

博物知履:鎮館之寶·館長說

在紀念館序廳,副館長趙麗將國家一級文物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館標,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傳承與希望的象徵。它定格了一段紅色記憶,寄託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囑託和期許。”

紀念館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推出“共享思政課——博物知履”,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聲,將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格局,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知行課堂:老街新韻

主會場熱情高漲,分會場同樣精彩紛呈。

紀念館邀請國家一級演員、湖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陸鳴作爲直播嘉賓,漫步於“八七”會址片歷史文化街區與一元路片歷史文化街區,在老街中感受城市深厚的文化根脈,體悟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律動,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爲增加“知行課堂”的互動性與趣味性,紀念館特別打造“武漢文旅地標AI打卡拍照”程序,與博物館“合影”,與文物“對話”。

當天,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與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客艙服務部共同打造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航班由武漢飛往博鰲,旅客們將聆聽“八七紅”東航客艙部志願者們帶來的“知行課堂”。紅與藍在這裏再度交織,將武漢的人文歷史帶上天空,弘揚東方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非遺新傳:湖北陶·馬口窯

紀念館旁的黎黃陂路青春市集人潮湧動,不少遊客在“八七紅色文創展示區”駐足,聽工作人員介紹今天首次展出的紅色文創——陶韻傳世·湖北馬口窯。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攜手馬口窯非遺傳承人,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相融合,以“非遺新傳”的創新形式,讓每一件陶器都成爲講述歷史故事的生動載體。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爲“博物館致力於教育與研究”。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宣教部荊菁接受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採訪時說:“‘八七紅·共享思政課’的特色在於‘共享’。通過網絡將多年來的研究傳達給觀衆,突破思政課教育的空間限制、受衆羣體限制,實現線上線下同步觀看。大家可以關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的官方公衆號、抖音,瞭解系列主題活動。”

【責任編輯:教育事業部值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