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張素 劉一)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爲,中國製造業已從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先進製造業轉型,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並在多個產業和領域展現出強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製造業企業出海白皮書》行業洞察報告由畢馬威中國發布。其中指出,隨着製造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已成爲全球製造業的中心,依託其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規模優勢,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衆多製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正積極加快“出海”步伐,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進一步彰顯了中國製造業的開放與開拓進取精神。

“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0.7%,充分說明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

陶匡淳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相關企業應兼顧中國與全球市場,從民生、產業鏈等層面進行戰略佈局,讓“出海”更具實效性和持續性。此次,畢馬威中國分別在深圳、北京和上海舉辦一系列以“企業出海”爲主題的專題研討會,意在爲中國企業走出去鋪路搭橋,提升中國企業海外佈局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

在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看來,中國經濟正處於向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轉型階段。全球化背景下,綠色低碳和智能製造正成爲全球製造業的新趨勢和競爭焦點。

他介紹說,此次發佈的報告以全球視野看待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出海”之路,併爲其“走出去”提供務實建議,以期幫助企業更好應對挑戰,並將挑戰轉化爲機遇,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

據知,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畢馬威成員所的近30位合夥人及專家來到中國,圍繞投資東南亞、中東、墨西哥和海外新能源產業等主題進行多場研討。其中,來自科威特、沙特和阿聯酋的中國業務負責人及財稅專家,向中國投資者介紹了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國家轉型戰略及機遇、投資和營商環境等情況。

在華期間,這些來自海外的專家們還應邀與中方人員開展交流,部分代表參訪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地感受科技創新成果。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創新運營中心,他們試乘體驗自動駕駛車輛,感嘆中國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水平,並建議積累更豐富的行業及路網數據,推動相關模型發展。(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