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工業會被中國壓垮嗎?近日,德國電動汽車領域專家PeterSchleifz在北京車展結束後回國,分享了他的所見所聞,結果很有趣。

這位德國專家毫不猶豫地將北京車展稱爲“年度最重要的車展”,並提出疑問,歐洲汽車製造商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的湧入?

來到中國的第一天,Schleifz說:

“我們每天在德國媒體上讀到電動車型在當地道路上隨處可見,而且數量衆多,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純粹從理論上談論它是一回事,親身體驗又是另一回事。我的眼睛幾乎無法區分比亞迪和小鵬汽車等。“

該專家表示,展會上非常受歡迎的小米SU7使用鮮豔的外觀顏色並不奇怪,這有助於它在衆多中國電動製造商中脫穎而出。

德國人正在無休止關注交通擁堵,而中國司機卻完全沉浸在電子產品中:

中國司機大部分時間都盯着屏幕,但當他們下車時,他們又“粘”在智能手機上。在中國,日常生活都已實現數字化,無論是訂餐還是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數字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汽車中,在長時間駕駛中,有了娛樂或社交的時間。

這位德國專家還表示,中國人有很大機會征服歐洲汽車市場。歐洲熱衷於保護環境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電動汽車蘊藏着巨大的機遇,而來自中國的公司顯然已經取得了成功。但他們有一個問題——相當重要的汽車安全問題。

“中國造車新勢力目前正在努力滿足歐洲更高的車輛安全要求,但這項工作並不容易,”PeterSchleifz說道。——沒有一家中國汽車製造商能夠承受歐洲NCAP測試中的糟糕成績。這就是爲什麼今天一大批工程師正在努力遵守嚴格的歐洲標準。他們將不得不花費時間和金錢來使他們的電動汽車符合歐洲安全標準。

北京車展展館裏有很多歐洲人:大家都對中國汽車工業走向何方感興趣

這將使中國電動汽車更加昂貴。與此同時,這將爲歐洲汽車製造商提供一個小小的機會。他還認爲,最終,只有吉利和比亞迪等大型企業才能憑藉其電動車型生存下來,不僅在歐盟,而且在中國國內也是如此。

這位德國專家認爲,電動汽車時代即將到來,過渡時間可能要一年、兩年或更長時間——但這並不重要。問題是,歐洲汽車工業面臨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會被壓垮嗎?

相關文章